光谱是对世界的再认识——《西方科学的败局》连载之四二


 光谱是对世界的再认识——《西方科学的败局》连载之四二

41.光谱是对世界的再认识

宇宙中只有物与场。

物的体积是由电子在原子的环形场中运动所支撑起来的。

电子在原子中振动产生光,光与原子中电子相互作用展现出这个世界。

都说世界是复杂的和运动的,主要是电子和光谱在运动如此简单。

从科学的角度看:人通过光认识这个世界;人通过力认识场的存在;人通过电磁场认识到光的本质;人通过光谱认识微观世界的规律。因此可以说,人发现光谱是对世界的再认识,即深入地、深刻地了解我们生存的世界。

 

●18世纪初,牛顿用棱镜将太阳光分解为彩色光带。尽管人们早就知道虹和霓,生活中也离不开彩色的光,但这是人用仪器分出的早期光谱。

●18世纪中,一个年轻的苏格兰人叫梅尔维尔,他把食盐放入酒精灯的火焰中,发出了明亮的黄光,这是钠的光谱线,但并未引发人们的注意。

●1802年,英国人威廉·渥拉斯顿让一束光线通过一个狭缝后,再用牛顿的方法分解成光谱,结果从光谱中出现了7条暗线。

●1814--1817年间,巴伐利亚的约瑟夫·冯·夫琅和费,按照渥拉斯顿的方法制成一台精密的光学仪器,看到的远不止7条暗线,而是数量达600多条的暗线。他把暗线记录在图谱上,依次用字母标记最显著的各条暗线。

●挪威人安德斯·埃斯特朗(1814--1874)观察到,电火花的光谱中同时含有金属和气体介质的谱线,不是暗线而是明亮的谱线。

●罗伯特·本生(1811--1899),德国化学家,是光谱分析领域的先驱。1875年出版《光谱分析研究》著作。改进煤气灯与空气的混合制成了本生灯。

●古斯塔夫·基尔霍夫(1824--1887),德国物理学家,以光谱分析、光学和电学研究而闻名。1860年出版《以光谱观察法进行化学分析》。

●基尔霍夫总结出:每一种元素的吸收光谱里暗线的位置,与它的明线光谱里明线的位置是互相重合的。也就是每种元素所发射的光的频率与它所吸收的光的频率是相同的。(从中可以理解到光与电子同频率间的纠缠)

●本生和基尔霍夫通过综合整理和扩充有关结果,使光谱分析成为物理学和化学的核心。

●通过光谱分析可知道太阳至少存在66种元素。用类似方法可以分析星体的组成,甚至知道遥远宇宙中的分子和原子。

●当今,各学科通过光谱分析方法可以知道物质的性质、含量和结构。

●20世纪初,由原子光谱推测原子构造和电子运动,创造出量子理论。

●只有电子振动才能发射电磁辐射。如最简单的氢原子只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氢的谱线有30多条。如铁原子有26个质子和26个电子,它的谱线有几千条。而各种元素都有众多谱线,然而没有一条会互相重合。这说明各种物质都有独特的谱线(指纹)。反过来说,各种物质所以有稳定的不同性质,是因为各种物质的电子运动规律既不相同又十分稳定。这正是自然界的奇妙之处。

 

然而,十分遗憾!西方科学根据光谱的规律,不仅没有正确把握微观世界,反而以主观臆断的态度生硬地造了一个量子学体系,鱼龙混杂,正在骗人!

●光谱线能变成子吗?单频率不连续不可能变成子,光子说是错误概念。

●电子振动产生电磁波谱线,电子本身能变成波吗?当然不能!

●光及电子的“波粒二相性”是一种胡说八道的违背客观事实的理论。

●光谱的确定性是惊人的,这说明电子的运动规律是极其确定的。量子力学说电子运动是几率,是不确定的,由此说我们这个世界也不确定,甚至还说宇宙大爆炸之初或宇宙黑洞之奇点也具有量子的不确定性,纯属痴人说梦。

●迷信数学是西方科学的遗传病。对氢原子的光谱线用数学方程去逼近,还美其名曰是建立了量子力学,很可笑!用数学模型去描述动物视角下的行星运动轨迹,已被今天的人所唾弃。同样道理,用数学模型去描述电子运动轨迹,说是几率,也将被后人所唾弃,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因此,通过光谱的规律从新反思西方科学量子理论的错误,将大大提高人类对自然世界的再认识。

 

如果说,人是“宇宙精华,万物灵长”,同时还要看到渺小和羸弱,更要看到人作为动物的愚蠢和非理性。西方科学在认识行星运动时,犯下愚蠢的错误,过几百年后,在认识电子运动时,又犯相同性质的错误。自然界有多少几百年人类反复犯同样的错误?这不是自然界的事,这是人类自己的恶习人在改造世界同时,不能轻视改造自己。人认识自己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衷心希望人类通过光谱再次从新认识这个世界,但要认识到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错误,认识到相对论的错误,从而找出人身的局限性。即,通过从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正自己,才能正认识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