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岐山“不到时候”的真正寓意是什么?


 王岐山“不到时候”的真正寓意是什么?

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11日在湖北武汉进行“反腐新常态”主题演讲时透露:近期有官员问王岐山,是否有可能对主动自首的腐败官员酌情特赦。要在两年前,王岐山肯定要拍桌子大骂,但这一次,王岐山只是长叹了一口气说,“还不到时候。”

特赦贪腐官员,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此前有学者考证,从1999年算起,相关言论提出已近十六年了。而在这十六年间,争议一直存在且大有一番凡提“特赦”必遭围攻的特色。或许正是因为如此,王岐山才发出了一声长叹,作出了“还不是时候”的表态。

但透过这次王岐山并没有拍桌子大骂和长叹了一口气的举动来看,“还不是时候”所表达的并非就是网友所想的那样,而是包含着更多的理性思考、对腐败形式的预判、对未来制度的设计等等。也就是说,王岐山并没有否定“特赦”一说,言外之意也让人很容易想到“特赦”乃是迟早的事情,只不过是眼下时机尚不成熟而已。

事实上,在中央强力推进反腐、民众反腐信心爆棚的今天,妄谈“特赦贪官”确实有点不合时宜:一是反腐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尽管在零容忍态度下“打老虎打苍蝇”的行动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但腐败存量终究还没有得到有效清除,部分贪官抱着侥幸心理顶风作案的现象亦是层出不穷,特别是随着贪腐手段的越来越隐蔽、越来越复杂,都还有待于进一步采取雷霆之势予以严肃查处。二是很容易遭到民意的反对。近两年来的强力反腐在赢得民心的同时,也使得民众的期待日益高涨,对反腐败进程极为关注,设若此时提出“特赦”, 无疑会背离民众的心理预期,继而遭致强烈的反对。制度反腐专家、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李永忠发表“特赦”建议后,网络上出现批评和谩骂声音就是最好的例证。三是相关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作为监控官员财产的重要制度设计,官员个人事项申报仍在持续深化的过程之中,相当一部分官员中间存在不实、甚至虚假申报的情形,距离真正的官员财产公开,还有相当的距离,“不敢腐”、“不能腐”、“不愿腐”的社会氛围还未真正形成。

一方面是反腐风暴波澜壮阔,一方面是“有权就任性”的情形依然困扰着中国的改革。此情此景当中奢谈“特赦贪官”固然很难合乎大众口味,但这并不意味着“特赦贪官论”就是谬论,更不影响其所具有的可取性。人皆有有私心,贪乃人之本性。赦免贪官罪行,换取其支持改革,虽不令人满意却是最具可能性的选择。比如在2014年公安部的“猎狐”行动中,5个多月的时间,一共缉拿归案的有290人,自首的、主动缴款的、劝返的却高达390人。可以设想,如果有条件赦免政策出台的好,今年的“天网”行动效果可能会更好。

有网友说,特赦贪官要有特赦的环境,要有特赦的气候,要有特赦的政治生态,要有特赦的法律和法规,要有特赦的民意基础。只有这些条件都达到了,特赦贪官才到了时候。在这些条件都不完善的今天,王岐山肯定会说特赦贪官还不到时候。而笔者则以为,要真正处理好以特赦化解腐败的问题,需要极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王岐山书记所说的“还不到时候”,乃是一个智者对于智慧的深层思索。

(李吉明2015415日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