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选粹】陈杰人:王岐山就“特赦”贪官表态有何深意?


                                  王岐山就“特赦”贪官表态有何深意?

                                                   文/陈杰人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前天公开透露,中纪委书记王岐山近期被问及是否有可能特赦腐败官员,他长叹了一口气说,“还不到时候。”

“杰人观察”以为,这是一则意味深长的报道,它其实透露出了王岐山乃至中央决策层有关特赦贪官的诸多微妙态度。

首先,王岐山被问及此事时长叹一口气,表明他其实在痛恨贪官的同时,更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个中体现的情怀,是对广大官员的关爱,也有对腐败者的痛惜。

通过两年的反腐,身为中纪委书记的王岐山在体制内和民间都树立了严肃、冷峻、果敢、刚毅的“硬汉”形象,这种形象甚至让很多贪官闻风丧胆。但实际上,王岐山书记此番用一声长叹,表达了他内心的温和情怀,以及对广大官员的百般希冀。

其次,王岐山并没有断然排除“特赦”的选项,表明至少在他内心,还是有可能在某个合适的时候考虑特赦贪官的。一段时间以来,鉴于过去贪腐过于普遍,反腐狂潮之下,到底何时是尽头,很多人没有信心,也有人提议对过去的贪腐予以特赦,往后再从头越。但这种提议遭到了决策层的否决。

本次王岐山再度明确拒绝立即特赦,亦表明中央对腐败的痛恨和铲除腐败的决心,他的表态也暗示,以目前的反腐力度和成效来看,还远远不到鸣金班师的时候。

第三,“还不到时候”,也表明决策层已经在思考什么是特赦的合适时机,并且就此合适时机,至少已有一些基本的评判标准。

在“杰人观察”看来,判断可以特赦贪官的时机,至少应当具备如下标准:一是贪腐状况得到较大程度改观,官员普遍形成了不敢腐、不能腐的基本态势;二是民众对官员风气有了较大程度的印象好转并表示积极认同;三是民众认为反腐败真正实现了普遍、严格的执法;四是外逃贪官大多被追回。

我们还需要明白的是,所谓“特赦贪官”,其实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尚未被发现的过去的腐败行径,一概既往不咎,二是对已经被抓或被判罚的贪官,免除其余刑或需要继续接受的处罚。

从历史事实来看,我国尚未有后一种法律意义上的特赦,但在2007年前后,出台了一个鼓励坦白、实行从宽处理(实际上就是既往不咎)的准特赦政策,但实践效果不够明显,甚至还让部分人误会为对贪腐的纵容。从那以后,决策层在此问题上一直保持谨慎的态度。

从情感上看,现在经过两年的强力反腐,的确在很多官员内心产生了强大的震慑力。不客气地说,过去的腐败,早就是普遍的,几乎遍及每个官员,所以在强力反腐之下,多数官员都产生了内心不安的心理。此时提出特赦,当然符合多数官员的心理。

但问题是,特赦从其制度初衷来看,都是为了赦免极少数人,从而实现惩治、教育和预防的统一。如果在腐败态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的前提下去实行特赦,显然不符合特赦制度初衷,也有违民众的善良心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让王岐山长叹息的腐败,也是历经多年的制度扭曲而成。今天,当曾经的腐败秩序突然要被彻底打破,当然会引起广大官员的不适。但是,人们必须明白“矫枉过正”的道理,对待官场风气,就必须进行强有力的遏制加打击,再跟进以监督制度,才能巩固成果。在这些尚未完成之际就谈赦免贪腐者,不仅是一种侈谈,更是一种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