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律师马康年的支宁路


 4月9日10时许,泾源县政务大厅法律援助中心,回族律师马康年正在忙着整理案例。

   

  马康年是司法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等派到宁夏的“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2014年志愿律师。志愿者年龄要求一般在55岁以下,但年过花甲的马康年凭着自己执著的劲头和爱人的支持,来到了宁夏,工作地点在回族聚居的泾源县。

   

  初来乍到,为尽快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帮助更多群众解决困难,马康年来到泾源县城关清真寺,请执坊阿訇马忠科给当地群众宣传:从上海来了一位免费帮大家打官司的律师。没几天,马康年和泾源县的群众熟悉起来,找他的人越来越多。他接手的法律援助案件有农民工欠薪、交通肇事纠纷、群众财产纠纷、离婚案件、土地田埂纠纷等。

   

  两年前,十几名农民工在包工头杨志强的带领下,承包了泾源县黄花乡新农村建设项目的硬化工程。工程完工后,乡政府未能及时支付工程款,杨志强欠了农民工30多万元工资,躲了起来。马康年听了农民工代表的讲述后说,虽然可以起诉杨志强,追究其法律责任,但这起欠薪案的关键是乡政府未支付工程款,杨志强也是受害者,不如请他过来,一起向乡政府讨回工程款。原本走不通的讨薪路,在马康年指点下有了希望。杨志强回来了,并与农民工补签劳动合同,提供用工明细表,将欠薪证据补全。通过多方协调,2015年春节前,农民工拿到了全部工资。截至目前,马康年共协调追回农民工工资120余万元。当地群众中流传着一句话:农民干活没拿上钱的,找马律师保证能解决问题。

   

  马康年的手机上有这样一条微信:“3月16日上午11时,风和日丽,在宁夏泾源县泾河源镇上秦村村委会的大院场地上,一个简单但庄严的法庭布置好了,正中的窗台上,放着一个代表司法权威的国徽。国徽下面,坐着3名合议庭成员,两排桌后坐着双方当事人。这是我从业20多年所代理的最小的当事人,见过的最简陋的法庭。”原来,这最小的当事人就是8岁的秦某。2010年,秦某3岁时,其父遭遇车祸不幸身亡。秦某5岁时,母亲猝死。从此秦某和妹妹分别由祖母和外祖父监护抚养,父亲死后交通肇事者和保险公司赔付相关费用27万元和母亲死后单位补偿相关费用38万元分别由祖母和外祖父代管。几年来,两名监护人猜疑对方将孩子的相关赔偿金和孤儿补助金占用,互相起诉,多次上访。因双方老人的干预,秦某和妹妹无法一起玩耍。法庭调解时,马康年给两位老人分析利弊,讲清调解有利于恢复双方感情,尤其是可以将双方监护人对两个孩子相互走动提供便利写进去。案件从当天上午11时一直审理到下午3时,双方终于化解误会,达成调解协议。从此,两家人重归于好,秦某和妹妹也常在一起玩耍。

   

  从2014年7月来到泾源至今,马康年收到申请受理的法援案件已有75件,解决群众咨询答疑168次,早已超额完成法律援助志愿者一年25件援助案例的任务。今年2月,马康年的母亲去世,当时他正忙着为多名农民工四处讨薪,未能见上母亲最后一面。他说:“寻求法律援助的对象都是困难群众,有些人咨询的案例,也许在我看来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对群众来说却是大事。如果我的解释不到位,会造成群众对法律法规的误解。选择了这条路,我就要走好。哪怕一天只能解决一例咨询,我都很欣慰,因为泾源县又多了一个了解法律知识的人。贵州律师www.tjml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