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现内斗凸显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低下


     上海新梅两大股东对控制权的争夺继续演绎出新的故事。继前不久兴盛实业与“开南帮”纷纷征集投资者授权,3月23日股东大会上第一大股东“开南帮”的投票权被“剥夺”之后,日前,上海新梅披露了“开南帮”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公告,“开南帮”方面请求法院撤销上海新梅3月14日的董事会决议以及23日临时股东大会会议决议。

 
    上海新梅的“举牌战”持续一年有余。早在2013年10月23日,“开南帮”持有上海新梅股票就达到总股本的5.53%而触及举牌线,同年11月1日持股第二次触及举牌线时,其均未进行公告。去年6月12日,上海新梅发布的《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显示,当年6月6日,兰州鸿祥、兰州瑞邦、上海开南等签署了《一致行动人协议》。由于“开南帮”共持有上市公司14.23%的股份,超过原第一大股东兴盛实业11.19%的持股,此后,“开南帮”即开始谋求控制上市公司董事会,并于去年7月底要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在提交的16份提案中要求罢免董事会全部成员并改选董事会。自此,双方矛盾正式爆发。
 
    其实,在上海新梅的“举牌战”中,两大股东之间都不乏违规行为。“开南帮”方面,前后两次触及举牌线而不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违反了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也涉嫌操纵市场。兴盛实业方面,利用其对董事会的控制地位,不依法依规办事,并设置重重障碍,阻止股东行使权利,此次“开南帮”投票权被剥夺则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全流通背景下,股东对上市公司控制权的争夺愈发频繁。除了上海新梅之外,去年就有包括东方银星、长园集团、西藏药业、新黄浦等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爆发了控制权的争夺战。也因为如此,像东方银星的并购重组不得不搁浅,参与长园集团控制权争夺的沃尔核材的再融资方案也遭到监管部门的否决。这些股东内斗产生的后遗症,既不利于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事实上,A股频现大股东之间的内斗,凸显出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紊乱与水平低下。为此,笔者建议,一是各大股东均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依法依规办事,要以上市公司与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为重,切忌为了一己之私而胡作非为,甚至随意践踏市场的游戏规则。二是针对上市公司股东内斗的情形,监管部门要有所作为。股东内斗无非为了各自的利益,但为了利益不能跨越制度底线,监管部门的职责是守住这条底线。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应立即采取监管措施。三是广大中小投资者应充分发挥作用。发生股东内斗的公司,往往双方持股比例相近,谁也无法占据绝对优势,此时广大中小投资者将成为决定性的力量,因此其可在股东大会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四是新股IPO时把好关。可设置公司治理方面的考核指标,不合格者不得登陆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