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的发展好比骑单车,螺旋式上升的循环很难打破


 

 转载及版权申明:本文转自 企业管理·慕课网 :原帖地址:

http://www.new-mooc.com/newsContent.asp?id=2108

【导读】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就好比骑单车,必须要有一定的速度,不能太慢了,太慢了就会倒地。辩证法里有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原理。我们的经济也只能沿着这样的轨迹:发展、调整,再发展、再调整,不断循环。这个循环的过程中虽然损失巨大,浪费惊人,很难打破。

央行终于降准了。

说终于,是因为自 三月一日降息之后,市场就在预期降准,只是不知道这只靴子什么时候掉落下来。

为什么市场有这么明确的预期?也就是为什么大伙都知道降准是迟早的事?因为去年以来,经济一直在下行。去年GDP计划7.5,结果只实现7.4。今年预计GDP增长7,一季度那么使劲,同比增长也就这个数。可见,增长的压力很大。

为了增长,中央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财政金融政策的调整,也就是放松银根。今年两会决定提高国债发行规模,可以视为积极的财政政策;继三月份降息之后如今又降准,可以看作是宽松的货币政策。

有的朋友疑惑:为什么要保这个速度?不是说要调结构吗?不是说为了调结构可以牺牲一下速度吗?记得十八大的基调是这样的,那个时候中央调结构的决心很大,好像调结构摆在第一。但后来形势的发展有些出人意料。国际国内的需求都下降,经济快速下行。这下问题就来了。什么问题呢?财政收入问题,还有就业问题,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于是中央就提出六个字:保增长,调结构。保增长摆在了第一位。

今年一季度勉勉强强增长了7%。据说对我国来说,这是一个保持经济平稳进而保持社会安定的最低限度。低于7%,许多矛盾就会凸现出来。因为老百姓追求小康生活需要充分的就业,政府解决各种社会问题需要宽裕的财政,这都离不了经济一定速度的增长。

其实在我们国家保增长不困难,财政投个几万亿,信贷再配套个几十万亿,GDP立马就上去了。2008年金融危机后,西方国家步履维艰,我们财政一投四万亿,风景这边就独好。问题是,速度上去了,产能也过剩了,而且天空也雾霾了。这两年调结构,就是要解决这样的历史问题。如今因为现实的困难,速度不能降下来,结构也就不能深度调整了。因为调结构的过程就是边破边立的过程,对速度必然会产生消极影响。而要保速度,很简单,原有的结构就不能大动。我们不得不继续在原先的发展道路上狂奔。

于是可以预见,今天刺激经济的政策又会产生一些问题留待若干年后去调整。我们就是这样发展、调整,再发展、再调整,不断循环。这个循环的过程中损失巨大,浪费惊人。

有些朋友总是善意地问:为什么不能保持一个适当的速度平稳地发展呢?那怕是6%,甚至5%,只要都是有效的GDP,不需要过几年又来一次调整,对于国民财富的积累要好得多。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知道,这样的愿望很美好,但不现实。我们面临巨大的压力,速度的压力。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就好比骑单车,必须要有一定的速度,不能太慢了,太慢了就会倒地。

与经济结构调整相类似的还有污染治理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走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路子?为什么会陷入这样的不良循环?不是不懂道理,而是势非得已。严格治理污染就会影响经济的发展。于是,我们就只能在急需发展的时候就突出发展,发展到一定程度污染成为主要矛盾的时候就集中治理。有人说这叫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办法,形势比人强。

由此我们知道,经济上的有些循环看上去非常令人不爽,但打破它却很困难。任何一届政府它都有自己当前要解决的问题,这是当务之急。不可能放下当务之急去谋长远之计。说实话,一届政府在解决当务之急的同时能够顾及长远之计,已经是很可贵的了。

辩证法里有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原理。看来我们的经济也只能沿着这样的轨迹上升。这才是常态。

但愿这一次刺激经济的新政能够顾及结构的调整和环境的治理,不要给来年造成太大的包袱。

 企业管理·慕课网   精彩还会继续……

【延伸阅读】其实,《经济减速有望形成“裸泳者出局”的硬约束环境,何尝不是好事》,详见:http://www.new-mooc.com/newsContent.asp?id=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