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先秦重要古籍《山海经》,是一部富有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全书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8卷,《大荒经》5卷。内容包罗万象,主要记述古代地理、动物、植物、矿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山海经》,起初只是一种图画式巫经,是巫师在举行祭祀、占卜、实施巫术和纪录谱系及经文时所绘制的原始绘画。
说来也巧,考古工作者历时两年,在安康汉滨坝河伏羲山地区搜览到各种砖、石器物近百件,独立的人物禽兽画像约四五百数。他们翻阅文献,按图索骥,发现镌刻的内容多取自《山海经》。尤以神话传说、民族谱系为多。在汉阴县的阮家坝,紫阳县的马家营、白马石,汉滨区的柳家河,旬阳县的龚家梁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许多考古发现,都与巫画有关,在这些遗址中出土的枸叶圆点纹、变体鱼纹、各种花卉和鸟纹等象生图案都具有特殊的巫术意义。
巫画起源于史前时代,大量事实证明,安康曾是巫文化的渊薮,历史悠久,分布普遍。安康巫画所反映的远古神话与《山海经》古图在造型、想象、表现形式上如出一辙,对于所谓的神,不讲究形体的美,常把人的器官肢体加诸鸟、兽、蛇身上,如:人首凤身的华胥;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人首马身的神鲧;鸟首人身的虞舜,龙首人身的大禹和人首鱼身的氐人等。其神话内容也和《山海经》大同小异,有禹得洛书、女娲十巫、夸父逐日、姮娥奔月,驩头渡海、救治窫貐、鲧腹生子、鲧禹治水等。另有许多反映民族谱系的绘画,有黄帝谱系,炎帝谱系,巴人谱系,巴人谱系中又有蛇巴、虎巴、髳巴、百濮、唐巴等等。尽管这些图并非一个时代的作品,也非名家所绘,但“作者们以这些在今人看来怪诞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对人与自然、对天、地、人关系的理解,其意图是十分明显的。”
《山经》主要记载山川地理,动植物和矿物等的分布情况,其中《海内经》云:“西南(包括今陕南)有巴国,太皞生成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太皞即伏羲;咸鸟即句芒;乘厘即潜龙。对于巴人相互传承关系,汉代西城(今安康汉滨)锡光介绍的最清楚,他在伏羲山巴人宗庙(安康汉滨、汉阴、旬南、平利、白河、岚皋等县昔时都有巴人宗祠,清代末期讹传为“八庙”,实则“巴庙”也)祭祖时写的一篇祭文说:“牺(牺)娲子咸鸟句芒,孙乘厘潜龙、曾孙后照始巴。嗣廪君后人分虎彭,蛇濮,助周武灭商纣,濮陀溺周昭王于汉水。白虎世袭掌图官史宓(密)裔,反秦昭,占四郡,助汉王定三秦。”
从考古发现、历史遗存和《山海经》可以看出,安康与巴人的渊源脉络十分清晰,巴人是安康的原住民,西周初封姬巴在安康汉阴立巴国就不奇怪了。
(载李家成著<安康走笔>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