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烂筹股,创业板估值还很低!


       在中国的股市,有一种怪现象,就是见不得创业板股价高,见不得高成长股的疯涨。而一旦炒作那些钢铁股,他们就认为很好,很成熟,很有金融大国崛起的迹象。这些人,就是汉奸,就是卖国贼! 

        对于那些烂筹股而言,由于所处行业产能极端过剩,利润微薄,政策红包多,环保等执法放水,这 样的企业,就应该退市的,为什么还让它们上市?象中国中冶等,根本没有任何价值可言,它就是一个蛀虫。首钢股份,上市十几年了,为什么市盈率达到500多倍?为什么一直有人说它们好?很简单,一个原因是它是国有占大头,管理层要说它好,当然就是好了,你市场说不好,不炒他,有管理层及其一致行动人(对不起,由于爪牙的说法不太文雅,狗腿子的说法又有侮辱人的嫌疑,这里只得改个一致行动人的称呼了。)拿钱出来炒,反正炒晕了就行了,你高位接棒就行了!另一个原因,这个是国有资产,如果都这样亏得破产了,岂不是给党和政府丢脸、抹黑?反而炒高了可以减持,可以变现,可以有好处啊! 舆论是被控制的,股市也是被利益集团控制的。实质上,对于这些烂臭股而言,很多创业板个股,仍然非常的低估了。当然创业板里也有些没名堂的烂炒的,象朗玛信息就是。

        股票估值的“市值+市占率”的成长逻辑仍然有效。虽然创业板估值已处于历史高位,大盘蓝筹股估值相对较低,但传统行业终究不代表未来,成长与转型相关的行业2015和2016年的预期增长率较高,对当前的高估值水平形成一定支撑。

 

       现在卖出将来在更低点接回的肯定是比较精彩的,后面卖出有可能卖的价钱更高而更精彩也有可能卖的价钱更低而不太精彩,甚至不精彩。
       做多的力量在堆积:国家政策国家意图、8090后、中国大妈、百亿基金......等等不一而足。
       做空的力量也在堆积:国家级的牛市节奏控制论、空头在加大头寸、回本的散户、套怕了的散户、利润翻翻的散户........。

       做多总有做多的理由,做空也有做空的道理。
       每一种力量都有一个临界点,每一种力量在一定的时空都可以转化。

       当做多只剩下理念,只剩下运气,只剩下幻想.......。笑到最后的难道是七亏二平一赚钱的散户?有能力谁都想做哪一个笑到最后的人。

 

 

创业板泡沫太大了吗?

      传统的基于盈利和估值的分析框架已显得无能为力。创业板的牛市征程还会继续吗?

2012年12月以来A股创业板开启了持续上涨历程,进入2015年以来创业板一路高歌猛进,一季度创业板指[-4.31%]累计涨幅高达58.67%。在这个过程中看空创业板的声音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但创业板指数却在质疑声中不断创出新高,昨天创业板再创历史新高,最高报收2475.33点。

对于其未来的趋势和空间判断,传统的基于盈利和估值的分析框架已显得无能为力。创业板的牛市征程还会继续吗?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现在创业板的表现是一种“泡沫”,并自然联想到了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科网泡沫”,也有人把创业板和纳斯达克进行对比。

数据显示,纳斯达克综合指数[-0.06%]在2000年3月见到大顶5132点,当天纳指的市盈率80倍,市净率7倍。而当前创业板的平均市盈率为88.81倍,已经超越了纳指见顶时的估值水平。

在1998-2000年美国“科网泡沫”的最高峰期间,代表大盘股的标普500指数也上涨了45%,其最高的PE和PB水平分别达到了30.7倍和5.2倍。虽然标普500指数现在已创出历史新高,但至今其估值水平也未超过“科网泡沫”时期;而反观国内,主板估值虽然也在去年经历了明显向上修复,但PE和PB分别只有16.5倍和2.1倍,和2007年的历史最高水平尚有较大差距。

从PE水平来看,创业板目前的PE为88.81倍,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不过还远低于纳斯达克在“科网泡沫”时最高194倍的水平。另一方面,由于主板在去年12月经历了整体估值抬升,因此创业板相对主板的PE目前只有5.3倍,低于去年最高的5.8倍,也低于纳斯达克在“科网泡沫”时最高6.3倍的水平;从PB水平来看,创业板目前的动态PB为9.87倍,高于纳斯达克在“科网泡沫”时最高8.9倍的水平。但另一方面,创业板相对主板的PB高达4.7倍,已是纳斯达克在“科网泡沫”最高峰水平的两倍还多。

创业板市值占GDP的比重仍较低。创业板目前的总市值为3.6万亿元人民币,若今年中国名义GDP增速为8%,那么创业板的总市值仅占GDP的5.3%,远远低于美国“科网泡沫”高峰期60%的水平(即使加上中小板7.6万亿的市值,占GDP的比重也只有16%);同时创业板市值约为上证综指的11%,而“科网泡沫”高峰期纳斯达克市值为标普500的55%。

那目前,纳斯达克和创业板的估值水平又怎样呢?证券时报简单统计了纳斯达克中概股和创业板市值前5的公司的市盈率,发现纳斯达克市值前五的中概股,有三家百度、网易、携程网市盈率分别为35.12、18.33和226.04,有2家亏损,创业板市值前5公司的平均市盈率为159.26,纳斯达克中概股市盈率普遍低于创业板市值前5的公司。不过有意思的是,市值前5的公司有三家公司市盈率低于板块平均水平。

美国“科网泡沫”破灭简史

美国经验表明:“泡沫”最终破灭是累积效应的结果,并非单一事件影响,在2000年3月美国“科网泡沫”破灭之前其实已经不断有负面信号出现,按时间顺序先后是:

1)1998年四季度通胀开始回升,并在1999年加速上行,美国国债收益率也从1998年10月开始上行(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998年10月的4.2%上升至2000年3月的6.4%);

2)1999年一季度美国M2增速已开始见顶回落;

3)1999年6月30日美联储开始加息,并在此后半年里又加息了五次;

4)1999年三季报开始越来越多的科网企业财报显示盈利能力开始下滑,1999年美国互联网+用户增速也明显下降;

5)受货币政策收紧影响,美国大盘股从2000年1月初便已开始震荡下行,比纳斯达克指数提前了三个月;

6)进入2000年后,此前备受担忧的“千年虫”并未造成大面积的影响,预期中的大规模换机潮也未降临,对科网产品已显疲态的需求端继续形成压制;

7)2000年是克林顿总统任期的最后一年,市场也逐渐开始担心其大力推行的新经济政策能否延续;

8)2000年2-3月美国媒体大肆报道司法部对微软公司的反垄断指控将迎来宣判,称大量证据表明微软垄断行为成立,造成市场恐慌;

9)2000年3月开始陆续发布的财报数据显示1999年圣诞假期科网产品销售业绩不佳,许多公司盈利大幅低于预期,陆续有此前风光一时的科网公司宣布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