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企业文化八题(七)
7、新惠普的文化融合
2002年5月,惠普公司以190亿美元成功收购康柏公司,新惠普公司在硅谷总部宣告成立。新惠普面临最为艰难的将是两个企业的文化融合。文化融合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新惠普不是两个公司的简单叠加,而是要经过整合达到1+1>2的效果。如果合并不能使两个企业的文化有机地融合,那么新公司在运行中就会产生许多摩擦,竞争对手会趁机抢占惠普与康柏原有的市场份额,最终导致合并企业的失败。世界排名第一的计算机制造商IBM曾因并购发生过剧烈的波动,这是不可忽视的前车之鉴。惠普公司和康柏公司在企业文化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对康柏这个成立于1982年并迅速成长的计算机厂商而言,合并意味着“康柏”品牌的丧失,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人们关注新惠普到底该如何吸取前车之鉴,使两者文化达到充分的融合,从而建立起一种更强劲、更适合企业发展的新文化。两家公司基本上是生产相同的产品,提供相同的服务,还处在同一个国家。他们对未来技术发展有着共同见解、对如何为客户提供服务有着相近的策略、对技术创新及世界级信息技术服务有着共同承诺,实现文化融合,共同打造新惠普,使之成为首屈一指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应该说是具有一定有利条件的。因此,惠普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卡莉·菲奥莉娜说:“通过这次合并,惠普可以更快、更有效地达到预期目标,惠普会变得更强大、更成功、更有效、更赚钱。”
在宣布合并计划不久,惠普和康柏就成立了一个负责进行“文化整合工作”的企业文化研究小组,任务是确保两个不同的企业文化能够尽可能快速、容易地融合,并达到最佳的长远效果。当务之急是分析两家企业文化的不同特点,发掘两家企业文化的长处,吸收两家企业文化的优势,相互融合,尽快建立一种更为强劲的企业新文化。康柏与惠普相比,是一个充满创新与灵活精神的年轻企业。康柏的企业文化更注重于以业务为导向,以快速地抢占市场为第一目标。康柏员工更倾向于着眼未来,看准了就行动,不太看重程序。康柏决策是迅速的,操作是灵活的。惠普则是一个具有60多年历史的公司,积累及建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拥有受人拥戴的“惠普之道”,依靠忠诚地对待客户使惠普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保持着赢利。惠普员工善于从经验中吸取教训,依照完整的程序,制定非常详尽的决策,不断地创造新产品,创新精神和必胜意志使“惠普之道”得以延伸。惠普在合并以前,建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集中式的组织架构,提出了“全面客户体验”的商业模式,在网络化的智能终端产品、永续运行的信息基础设施、电子化服务应用发展平台三个领域,创建一个以网络提供服务的科技生态系统,为用户提供创新的科技、产品及服务,使企业和人类社会能够驾驭科技,享受到全方位的“科技体验”,让客户得到全面、优质的服务,为推进企业发展及改进个人生活做出有意义及独特的贡献。惠普致力于成为“体验经济”的先锋,离不开“惠普之道”的发扬,离不开核心价值观的延续。与康柏相比,惠普的企业文化更为强劲,正如卡莉·菲奥莉娜所说:“这种核心价值观将会永远保留下来,只要这家公司存在一天,这种价值观就一天不会变。”新惠普将依靠原有的“惠普之道”,为康柏这家年轻而富有开拓精神的公司,重塑更为高效的管理体系和更为坚实的文化基石。惠普将吸收康柏文化的精华,使二者互相补充、充分融合。负责文化整合工作的一位高层人士表示,“我们已经在最短的时间内制定了一个非常具体的计划,我们有能力把两家企业的优势结合起来,而把弱点全部抛弃。”
新惠普文化将秉承“惠普之道”的核心价值观,发扬康柏机动灵活、决策迅速的优点,形成“新惠普之道”。
“新惠普之道”的价值理念,在以下四个方面比较突出:
第一,对客户充满热情,把客户摆在最重要地位,要求新惠普所有同仁都以客户为最根本的出发点。新惠普的价值主张是提供专业及全面的“客户体验”。这种“客户体验”是新惠普文化的重要体现,通过提供服务体验、购买体验、应用体验及使用体验,让客户感受一种完全不同的个性化体验。“全面客户体验”将在新惠普得到大力弘扬,惠普的核心价值观将引领新惠普文化迈向新时代;
第二,员工之间相互信任和理解,过去两家公司是竞争对手,现在大家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合并之初需要理解信任,将来也需要新惠普人彼此坦诚相待,以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忠诚。新惠普员工都应奉守诚实经营的职业道德准则;
第三,注重团队合作精神,这是新惠普不断强调的内容。惠普有很强的团队精神,惠普是靠团队来做决定,而不会靠一个人来扭转乾坤。通过团队精神来实现共同目标,只有内部精诚合作,才能实现企业共同目标。
第四,注意公司的速度和灵活性,强调在IT界不断变化的环境里,随时注意市场变化,不断调整自己。新惠普鼓励灵活性和创新精神,努力营造一个可容纳不同观点、鼓励创新的宽松工作环境,努力实现确定一致的总体目标。并且允许个人在实现公司目标时,灵活采用自己认为最佳的工作方式。在一个技术发展异常迅猛并要求员工能够立即适应的技术领域中,新惠普人有义务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鼓励员工通过培训获得自我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