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印度的差异化


  一、从政治上讲,本国是党专制政体,人民完全缺乏作为主人根本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印度是多党民主体制,无论从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选举和被选举自由、结党自由、信仰自由、集会和游行自由和迁徙自由都能得到充分保证。至于专制和民主的区别,并不是我说的,民主的本质在于政治权利和政治自由,在于人民当家作主,主人的标志就是权利和自由,并且必须公开可见,比如全国10成年人在各地省市大规模投票和选举演说的情景应该可以看到,人们新闻和出版自由更是必须的,否则就是虚伪民主,即专制。

  先说说上世纪世界各党专制政治的“硕果”,包括前苏联斯大林清洗(1932年春- 1938年二战前)、中国文革武斗和八*九血案、1975-1979年红色高棉大屠杀(据说死100万,占全国1/7人口比例)、伊拉克杀害库尔德人等诸多死人以数千计甚至百万计的血案,朝鲜党专制政权也类似(见文后附注一),还有N多隐藏的就不说了(比如汕*尾事件、2001年逮捕新青年学会党人这种不让国民知道的),专制下大规模对人身权利的侵犯可以说是普遍而随机的,而且中国经常发生群体上访事件,还有下岗工人静坐和农民工集体讨工资事件,可惜都被政府强行压制着(呵,我在北京就见过一回警车里被带走的上访老太太在窗口大声呼叫的情景),也从不在新闻中播出,此外还有孙志刚因为暂住证被打死事件。如果在美国,即使像麦卡锡主义也不过从1950-1954年四年时间,由于多党民主政治制度对权力的制约,变态行为都很快会被排除出政坛,而且死的人很少。即使印度、古巴、印尼这些非发达民主国家,政治侵犯人权的事件也非常少,冲突多是社会群体文化的产物(如种姓制度),或顶多是些像中国人砸肯德基式之类群体骚乱,政治体制结构上的失误相比实在太少了,而这种宏观政治上的稳定则为经济稳定发展起到护航作用,决不会像中国十年文革浩劫,经济没发展却损失了近千亿美元,也不会像八九杀害了几千名优秀而有远见的人才(如果不是这些中国现在经济根本不会像现在这样慢)。对于这点,印度民主政治体制比中国优越,不知各位是否同意?

  有人说了民主政治议会决策没有专制效率高,我们应该看到,即使论坛里天天上网争论问题还要好久,何况国家大事由领导一下拍板是很危险的;议会决策虽然使速度略为降低,但质量和可靠性却大幅提高,经国民议会再三讨论和推敲有利于资金利用率提高,中国专制政治权力虽然速度高,但对经济深入过多,都是大量没有经过议会审议和监督的豆腐渣工程和铺张浪费的建设,以大幅度浪费资源和能源、以欠农民工的工资为代价的(损害农民工工资的价格其实是损害国内消费,变相地损害了市场自动配置资源,中国为什么能源消耗率如此之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源于专制对市场资源肆意无由地配置)。下面是关于资金利用效率方面的资料,“……印度独立后继承了英国殖民者留下的西方民主政治与注重保护私人产权、较完备的法律体系,而这些也正是西方发达国家在近代得以兴起的重要原因之一。相比较之下,中国的民主政治和法律体系正在不断的完善之中,但仍有很长的过程要走。印度企业资金利用效率较高。统计资料显示,印度的储蓄率约为24%,中国是40%左右;中国每年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FDI)规模比印度多出十几倍。在这种情况下,近年来印度取得了年均6%的经济增长率,因此相比较之下,印度的资金利用率比中国更明显……”。(引自http://www.chinayx.org/bbs/dispbbs.asp?boardID=8&ID=5833)

  有一个比喻,多党民主政治就像一双好的鞋子,虽然对国家富强未必起百分之百的决定作用,但在政治逻辑体系上对专制的巨大优势是不言而喻的。

  二、经济上,中国现在是市场私有经济和国有经济混合体,私有经济比例从无上升到现在的一半以上,同时也是外资主导的出口贸易型国家,外资资产占本国总资产10%,但FDI创造的GDP占本国GDP40%以上,到2003年利用外资共达5000亿美元,现世界贸易第二。中国外资资产占本国10%,而FDI创造的GDP占本国40%,那意味着90%的本国资本只创造了60%的GDP, 这意味着外资生产率是本国资本的(40%/10%)/(60%/90%)=6倍,中国GDP增长是不是主要靠外资拉动一目了然。 而印度,也是国有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混合体,从1960年8%的国有经济到1991年的26%;印度以前一直排斥外资,从120%的关税下降到1991年的20%左右,近年来在试图引入外资补充本国经济,到2003年利用外交共达400亿美元。

  先说说政府效率,在印度道路下,“……政府对市场活动实施超级管制,样样要许可证,事事要审批。结果,挡不住管制官员大贪其污,社会腐败程度直追当年巴拿马,逢单你来,逢双我上,轮流坐庄,贿赂被制度化了。走市场经济之路,又要让行政官员过左审右批的瘾,这就是原汁原味的“印度道路”了……”(引自周其仁《另一条印度道路》)。显然,这是印度政府权力对经济的过度影响所致,显然违背了西方经济学的以自由经济为主体、政府适度干预为辅的原则,失去了西方民主政治和自由经济的精髓,政治权力对经济干预过多,导致私有经济发展效率极其低下,成了印度经济的一大阻碍,这也是我们今后搞民主政治不应该模仿的。不过,即使如此,印度的建设还是有效的,“……印度度拥有号称亚洲最大的公路网,目前印度公路的总长度约为330万公里,几乎比中国公路长1倍http://www.cb-h.com/shshshow.asp?n_id=21368,铁路是印度最大的国营部门,亦为印度主要的运输手段,总长度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自1853年开始拥有火车以来,印度不仅成为亚洲最早拥有火车和铁路的国家,而且铁路总里程一直雄踞亚洲第一。http://blog.sina.com.cn/u/40ef9dfa0100021j,而印度只有中国国土三分之一,公路和铁路密度如此之高,印度的公路基本是战后建设起来的,而铁路则只是战后不断改进和扩建……“ 而中国呢,据联合国调查,腐败程度目前居世界70几位,但那只是对外来投资者的调查,并不能算出本国侵吞国有资产的程度(我国光由于侵吞国有资产,每年外逃资本就达500亿美金),如果算上这些,中国的腐败恐怕要和前苏联解体时相比美;中国买官卖官也非常严重,据说50万能买到县长,政府一般公职可以用几万元买到,出了钱当然为了收回本钱,这也导致后期腐败变本加利,前几天新闻里中央重点提过,在http://www.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155379里我们可以略窥一斑。我们知道,腐败对市场私有经济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会直接影响到自由经济的公正竞争和资源配置效率,权力从市场中疯狂寻租和大量侵犯市场产权关系(如我们山西的官煤入股)也是中国资源消耗率4倍于国际水平的原因之一。还有人说,中国政府的决策速度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建设比印度好,但是如果这是以大量的豆腐渣工程、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为代价,是以拖欠农民工工资(近千亿人民币)、影响整个市场的消费力为代价,那么我宁愿不要这种政府效率;况且,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是90年以后开始发展的,是世界银行大量贷款约500多亿美元的结果,而印度2004年贷款额已经达到307亿美元。

  再说说引进外资。个人认为,较小地区发展优势在于灵活和寄生性,因为小地区的资源和市场都非常有限,但开放后也很容易找到某种产业获得依附发展,而大国的经济优势则在于雄厚和自主,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完全可以自主培养出印度塔塔那样的经济巨型航母,占领国内市场,再进军国际市场,而不必借于外资而让出本国资源、未来的利润和发展空间,因此,邓小平当年以经济特区的发展模式来类比全中国发展本身并不合理,中国和印度都是这样的国家。印度人是普遍排斥外资的,虽然早加入了WTO,但一直利用WTO中的优惠条款限制外资进入,关税从1991年的125%降到平均20%(中国从92年的42.9%降到目前9.8%),目前引进外资约占中国1/10,占印度本国总资产约2%,印度企业有一个"孟买俱乐部",里面很多企业主反对外资.因此,即使政府再喊,但整个国家依然强烈反对外资,肯德基和麦当劳远不如在中国普及, 印度还组织过一次在全国大砸麦当劳的活动,印度开放时间为中国一半,但引进外资只35亿美元,中国已有650亿美元,这就是引资的事实。 其实,印度这些年来,平均6%的发展速度,以及去年8.5%的GDP增速都是在外资很少的情况下取得的,国家成长并不一定需要外资,因为市场让出去,未来国家产业的超额利润也意味着送了人.如果比较世界其他各经济强国FDI占GDP的比值,日本为1%,韩国为14%,而美国为27%左右,印度显然不多,我们看看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史可以发现,工业革命后西方各经济强国也都是以本国消费(即内需)和提高民族企业科技竞争力为主体,而巴西、印尼和中国这样纯以外资和外国企业科技水平来拉动本国GDP的发达强国出现得很少,个人认为,此模式风险很大,因为外资常因为出现更低廉的劳动力市场或政治原因而大规模转移的情况,像拉美和东南亚各国金融危机很大程度就是因为外资主导的出口导向型模式下,大量外资转移到中国和印度这些新兴发展中国家所致,而且未来本国市场经济快速增长的企业超额利润也都将属于外资,而本国工农只能得些低关税、低劳力工资,本国资源和能源却被制造成产品低价卖给了国际市场的消费者。 按理说,以本国企业主导应该算是一种强国模式(美国日本建国初都实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但印度却在过去40年中错误地追随了中苏国有经济的低效模式(国有经济长期达26%),政府错误地对自由市场的私有经济进行了过多政策管制,大规模的国民教育发展也不算快,这些都使经济无法自由、公正地竞争,资源无法高效实现配置,可以说国有经济模式、政府过份干预和对国民教育的非强制性决定了印度经济发展缓慢,而多党民主政治虽然对经济有良性护航作用,但并不直接推动经济增长,因此较好的政治体制并未给印度带来迅猛发展。个人认为,如果能改变上面所说三点缺陷,那么从长远来看,印度贸易保护主义加私有经济长远看是有利的。

  再说说人民生活。据美国《亚洲周刊》估计,每天不足1美元的贫穷人口,在13亿中国人当中有3. 5亿,而在10亿印度人当中有5.3亿,表面上看中国人民生活强于印度。但如果你知道,这是我国大批打工妹和打工仔们在血汗工厂每天艰辛劳作16小时换来的可怜收入,那还高兴得起来吗?如果你知道,这是中国农民为了缴国家各种繁重的苛捐杂税而不断拼命劳动换来的,中国税负是世界第二高,而政府开支则占了国家税收的70%(光公车消费就3000亿人民币),大量腐败和臃肿的政府机构人员工资占其中主要支出,你还高兴得起来吗?如果你知道,人均GDP并非个人可支配收入,人民除去高学费和世界第二高的税负后几乎一无所有,中国人要自己负担医疗、教育、失业、住房和养老等一系列费用(国民自己掏腰包会造成表面人均消费很高),比如买个房不吃不喝要十多年,政府根本不管,你还高兴得起来吗?在中国的城市里,最富裕阶层和最贫困阶层的收入差距已经达到11.8倍,1996年只有4.16倍。10%的穷困家庭只拥有1. 4%的财富,而10%的富贵家庭则占据着45%的财富。2003年中国城乡人均收入的差距是3.3倍,西部农民与东部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更是存在天壤之别,中国0.50的基尼系数和印度0.325形成较鲜明的对比,即使印度比中国财富更为平均。如果说人的自由和休闲本身也是一种财富,而印度人每天工作时间较少,而政府对雇员权利也有保障,这或许可以说明中印人民不的生活状态。我国人民就这样还热烈拥护中国共产党,党真的高兴死了啊。个人认为,国家福利是必须的,因为工业产品中相当大一部分成本是购买国家资源、交纳各类税收和租购房地产形成的,这些最终上交给了国家,这些资源、税收和房地产原始本质都属于全民所有,如果不能以福利形式返还给全民,那么全民将无法产生足够的消费力去购买市场制造出的产品,我想,自由市场的经济危机很可能源于低福利。

  然后是粮食生产。我国耕地总面积195058.8万亩,仅次于原苏联,美国和印度居世界第四位,但由于保护不利,大量耕地被商业占用,沙化和荒化严重,被污染破坏,如今可用耕地越来越少,已经从1.3亿公顷减少到9500万公顷,减少了近1/4强(这也是我国耕比印度少的主要原因) 。在中国,由农民发明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某意义上等于使土地成了国家对农民的福利,农民因而有了较少而稳定收益,可惜中国高学费和本国世界第二高的税负却使农民卖粮得来仅有的收入迅速消失在国家政策的沙漠里,据说以后农民以后要免税,但不知为何目前主要的农业税还没有免。大家应该知道,中国农村原来搞农村集体合作社,农民们都出工不出力,积极性也不高,粮食产量并不比印度高多少,是安徽凤阳县农民勇于改革,最终带来粮食产量和生产率的快速提高。同时,中国的科学技术也是中国农业不断提高的原因,尤其袁隆平教授发明的水稻杂交技术,现在我国杂交水稻的优良品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平均增产20%。从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以来,已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想想文革里政府大肆批斗知识分子,还关牛棚,到头来为国家解决实际问题的还是知识分子,不知道这算不算专制政府的功劳,或许更多是我国知识分子天生的奉献精神使然。如果说印度政治有优势,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奉献精神则有所弥补。 相比之下,印度的耕地面积(29524*46.9%)=13034万公顷,是我国的135%,人均耕地是我国的一倍,而中国人口是印度的1.3倍,意味着中国有更多的劳动力去种粮,中国粮食年产量4亿吨,印度是2.49亿吨,中国的人均粮食产量仅是印度的124%。印度实行土地私有化,兼并严重,过多的印度农民处于无土地和受雇状态。而且,印度虽然耕地多,但耕地受的灾害远比中国多,据资料“……每年11 月到翌年4 月间,是印度容易发生寒流的季节,对北部丘陵地区,查谟和克什米尔、喜马偕尔、拉贾斯坦、古吉拉特、中央邦和北方邦西部、阿萨姆以及西孟加拉等北方各邦都有一定的影响。如查谟和克什米尔平均每年发生4 次强寒流(最低温低于日常气温8℃或8℃以上),最长持续时间可达30 天,寒流的出现常常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如水稻生长期出现低温,就会大大减少产量……印度的强热浪(最高温高于日正常温度8℃或8℃以上)多发生于北部的几个邦,如查谟和克什米尔、旁遮普、北方邦、中央邦和比哈尔邦等,其中尤以查谟和克什米尔强度最高、次数最多,持续时间也较长(见表10)。据1911~1961 年间统计,该地共发生强热浪60 次,一般持续5~6 天,最长一次达15 天之久。强大的热浪使作物枯萎,粮食减产,甚至颗粒无收或造成大批牲畜死亡,这也是印度有些地区水稻的低产原因之一……印度的水分条件有其不利的一面,即:降水过于集中,且常以爆发性的猛烈的倾盆大雨形式出现,地表径流的地区分布又极不平衡,雨量变率大,常常造成灾害性的后果。雨季降水过剩,河流泛滥,耕地受淹,造成洪涝灾害。据估计,全国易发生洪涝灾害的面积达2420 万公顷(约全国耕地总面积1/5),其中25~50%几乎年年都有水灾,即每年平均有670 万公顷(总面积13034万公倾1983年数据)的耕地受洪涝威胁和危害……据印度中央干旱研究所的研究,各邦干旱区面积分布如表14。印度一些地区的干旱现象不仅仅由于降水量稀少,还由于降水变率过大,降水过于集中,所以几乎在印度所有气候区里都会发生干旱现象……目前印度农田抗灾,特别是抗旱灾能力薄弱,全国约有65%的农田仍受水旱灾害影响,其中易受干旱影响的农田有6000 万公顷(约全国耕地比例一半弱)……”引自http://mail.zzrtu.com/book/90/gljx/ts090070.pdf

  下面说说国人一直引以为豪的制造业。个人认为,粮食够吃即可,本来卖不了几个钱,只有工业产品才能赚到高利润,以中国比印度多出的2/3的国土和矿产资源来说,中国发展制造业得天独厚,无论煤、铁、石油还是稀土矿,本国或许比除俄国之外任何国家都可以说要丰富,这是中国天然的优势,资料如下“……中国资源不但总量上排名世界第三,人均仍排名第53位,而且按45种主要矿产资源价值核算,人均排名第10位,可见不论从总量还是人均,中国都是资源大国……另外,还要澄清一点,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本身就是一个有意误导民众的概念,由于很多资源主要分布在俄罗、巴西、美国、澳大利亚等人口少、地域大的国家,绝大多数国家人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初步计算:世界共有人口65亿,中国13亿,其他国家52亿,这52亿人中有近50亿人均草原面积小于中国,40亿人均矿产小于中国,10亿人均耕地小于中国,25亿人均水资源少于中国……具有世界性优势的矿产有稀土、钨、锡、钼、锑、菱镁矿、萤石、重晶石、膨润土、石墨、滑石、芒硝、石膏等矿产,不仅已探明储量可观,居世界第 1、2位,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人均水平。而且资源质量高,开发利用条件好,在国际市场具有明显的优势和较强的竞争能力。 具有区域性优势的矿产有煤、铌、铍、汞、硫、萤石、滑石、磷、石棉等 9种,其探明储量居世界第2、3位。但有些矿产质量较差,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人均水平。 具有潜在优势的矿产有锌、铝土矿、钒、珍珠岩、高岭土、耐火粘土等。(二)探明储量相对不足的矿产有石油、天然气、铀、铁、锰、镍、铅、铜、金、银、硼等。 (三)短缺的矿产有铬、铂、钾盐、天然碱和金刚石等。二.找矿前景 中国除已探明的储量外,还有大量未发现的资源量。预测石油资源量 940亿吨、天然气43万亿立方米,地下1000米以浅范围内煤资源达3.2万亿吨。上述三者已探明的储量仅为预测资源量的17%、2.2%、28%,金、铜、锰已探明储量仅为预测储量的1/4~1/5,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引自http://www.yanzhe.com/bbs/dispbbs.asp?boardid=85&ID=6360&replyID=6360可事实呢,在某党领导下我国政府长期人为压低各类资源价格,使市场无法自动在竞争模式下高效配置资源,结果是高能耗工业膨胀过大过快,导致产业上下游全民对能源节约都极不重视、浪费严重,也导致一个规模如此庞大而科技和产出水平都极为低效的产业经济出现。况且,本国制造业发展是以环境生态污染为代价的,像我们山西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污染地,而中国的水资源缺口也达到极为严重的地步,资料如下“……中国水资源的污染达到了令人恐慌的不可逆转。62%的河水都已不适于饮用和灌溉。中国东部几乎所有湖泊的情况也大体如此,近一半城市的含水层也受到污染。据报道,有1.8亿人在饮用不洁净水。另外,土地资源受到荒漠化的威胁。中国有1/4的领土已经荒漠化了。北京将这一现象归咎于不断侵袭首都、有时会抵达韩国、甚至更远地方的沙尘暴。西北部和中西部深受影响。中国知道,其本来就不多的可耕地有5%已受到荒漠化的威胁。可满足国家2/3能源需求的煤炭还在使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不断增多……”(引自http://biz.163.com/05/0909/09/1T6T4JRO00020QBO.html)如果中国再如此大规模发展今天的工业,恐怕国人先无法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发展还有什么用?而且,我党还老是叫苦连天,认为国家难治,看来我们确实应该换人才对。 而印度呢,则选择了智力密集的软件业,完全是无污染和能耗的产业,至今国家并不因此有破坏和污染,这是更为持久的模式。外国媒体指出,中国靠如此高的能耗率,是无法长期持续的,只有中国政府才号称再如此发展70年可以赶上美国,但更多是不顾事实可行性的吹牛。而且,中国低价资源制造成产品卖给世界,资源还不够用,再从世界上买,买回来再卖,但却不是为内需服务,人民是无法享受其中多少实惠的,而且我国制造业仅为日本制造业规模的1/2和1/3,由于政府失策技术和人力资源素质发展很慢,这样的制造业前途并不算大。个人认为,中国应该大幅提高各类资源价格,通过市场机制提高耗能产业的产品价格,从而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规模,并使产业在市场自动配置下转型向低耗能或新型能源工业。而且,中国制造都建立在血汗工厂基础上,如果保障农民工工作时间,那么可以把更多的就业机会让给其他国民,现代经济管理学已经证明,以前靠剥削工人劳动时间和增加劳动强度的工厂管理方式是最笨的办法,已经被西方社会淘汰了,我们没必要再拾回来当宝;其实,给工人正常作息时间,增加就业人数,老板能免去加班工资,可以提高工人效率,又带来社会效益,远比血汗式劳动强得多!

  又有人说了,印度原来条件比我们好,有英国留下的社会管理经验,私有经济比例原比中国高。但或许更应该知道,战后日本当年在东北遗留的私人投资占中国当时总资产的23%(日本本土却被英美轰炸机完全炸成一片废墟),苏联曾经主动向中国提供连印度也没有大规模技术援助(1953-1959年),中国有着3倍于印度、25倍于日本的国土和矿产资源,有着1.3倍于印度、10倍于日本的人口,非常有利于发展重工业,这些都是印度不曾有的,,“……从自然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方面来说,与中国相比,印度也面临很大的劣势。众所周知,现代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尤其是煤、铁和石油三大资源。在世界各国中,以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和中国的矿产资源最丰富。这几国不但矿产品种齐全,而且储量大。例如我国的煤炭储量世界第二,铁矿的储量世界第三,我国的矿产储量世界第一的就有十几钟。而印度除铁、锰的储量在世界占一席之地外,其余大多数在世界都微不足道……”http://news.sina.com.cn/o/2003-07-19/0026405198s.shtml。至于国际环境,中国在经济发达的东亚,这比印度孤单单处在南亚不强得多吗? 中国周围都是富国,如果采取引资策略也比较容易,比如从日韩台香新美。

  还有中国银行坏账达28%,而印度则坏账率不超过10%,这是由于印度政府对国有银行资金的良好管控形成的,而中国的坏账则比较难于处理。个人认为,如果再建立较高风险和高收益结合的私有银行,对社会企业融资形成良性补充,那就更理想了.有人说,中国坏账多,是给了更多给企业贷款,有助于经济发展,但或许银行更多像是个蓄水池,社会实际消费和投资也许应该用社会资金未利用率=(储蓄率-贷款率)来分析,印度储蓄率只有24%、但贷款率低,而中国储蓄率高达到40%、但95%的企业通过银行贷款,事实上,两国社会资金利用量差不多吧,但印度利用市场的积极消费来增强企业投资,似乎比中国用银行坏账来促进企业投资更符合市场规律。况且,印度劳动力结构年轻化.

  三、文化上

  有人嘲笑印度的种姓文化,“……制约印度发展的第四大因素是印度的民族和宗教问题。印度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大大小小的民族有300多个,在这众多的民族中,有10个大民族和许多小民族。其中最大的印度斯坦族仅占全国人口的46.3%。与民族相对应的是众多的语言,印度被列为官方语言的就有10种。有人可能会说,中国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我们不要忘了,中国虽然有56个民族,但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而且内地许多少数民族他们和汉族的差异并不是太大,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民族矛盾要比印度小得多。与民族问题相联系的是印度的宗教。印度是世界上宗教信仰最复杂的国家之一。目前印度有80%以上的居民信仰印度教、其次是信仰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和耆那教的居民……”(引自http://news.sina.com.cn/o/2003-07-19/0026405198s.shtml)其实,中国原来的古文化也并不高明,蒋氏民国时还可以三妻四妾,而中国现代文化是受过新旧民主主义革命、西哲马克思主义改良的,比如人人平等、民族平等、男女平等、阶级划分意识、一夫一妻、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社会文化,还有几乎完全是现代哲学式的思维方法理论都是通过马克思和恩格斯唯物主义、黑格尔辩证法和空想共产主义等西方哲学家一脉中得以继承,当然这不排除在本国国民的精神世界里也存在一些儒家或古文化士侠文化中“天下为公”精神和观念,这些都使中国人并不难与西方文化和价值理念相接轨。比如,俺追随理性主义就源自西哲中逻辑分析主义学派,也很容易上手。呵,不过日韩台等地区受美式文化影响也比较明显。

  再说说中印两国的科技水平。社会科技和文化的发展主要靠国民素质,而国民素质提高则主要源于国家教育,而教育和学术的求知务实需要开放透明和真实的学术环境。党已开放了私有市场经济领域,但对政治文化领域却依然进行大规模的党国统治,党治学、治校无疑使中国学术和教育成为新的浮夸风和大跃进场所,这也是中国基础科学领域知识分子至今毫无建树、可一出国也能得到诺贝尔奖的主要原因,实学术环境使然。而印度呢,多党民主政治下透明真实、务实竞争的学术环境氛围是印度科技竞争力远超中国的根本原因,引两段资料“……在科技方面,印度已成为发展中科技大国。印度的科研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一直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上,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9%,其百万人口平均科技人员比数达3329人,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印度在天体物理研究、空间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原子能研究和开发、电子技术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水平。印度已成功地研制了第五代计算机,在计算机软件开发方面,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虽然印度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10亿人口中约5亿是文盲,在许多方面我国显然领先于印度,但是,如果用国际上通用的科研经费、科技人才数量、科学著作、科研成果等指标来衡量的话,目前印度的科技发展水平已名列发展中国家前茅。正因为印度知识分子潜心基础科学研究,不浮躁,坐得住,印度自独立以来先后3次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医学和经济学奖,软件业的成就更是举世瞩目。仅10年时间,印度就成为仅次于美国、雄居世界第二的软件大国。近几年,印度软件业的年增长率均在50%以上。2003年,在被评为全球软件能力成熟度5级的72家企业中,印度就有50余家,而我国内地仅一家。同时,印度获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软件公司也是全世界最多的,印度人把软件业做成了一个大品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出版的最新《国际力竞争力报告》显示,印度的科技竞争力一直排在中国前面。印度出版的科技著作占世界第8位,有18种科技杂志被收入国际权威科学情报刊物《最新刊物目录》。印度科技人员在国际科学期刊和国际科技会议发表的论文数量领先于中国,特别是1995年在国际权威科学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相当于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发表论文的总和……”(引自http://www.hnol.net/content/2004-04/09/content_2394017.htm )有人说,中国在航天方面难道是印度能追赶的吗?我们应该明白,国际诺贝尔奖很大程度代表着国家科技创造力的最高水准,而航天科技美苏早已成功,其他国家只不过是模仿改进即可,英法德意日印等国是私人经济,政府没什么钱,一般都不愿如此大规模投入搞华而无用的航天技术,并非不能,美国政府当年都是出于美苏争霸的考虑才通过国会审批的,显然多党民主国家并不乐衷于此道,印度也是如此,印度科技竞争力强过中国是显然的,近年的国际排名正是这样。

  然后我们来说说教育。印度是真正的免费义务教育,不过非强制性义务教育也造成了很多孩子缀学在家务农,而中国则由每个家庭承担大部分教育费用,长期以来中国教育投入仅占GDP的2%左右,仅达国际标准的三分之一,远远比不上印度近年6%,可以说中国人民自己解决了教育问题,而不是只知道收税而不知道办事的政府和党,其他民主国家“……韩国、挪威、美国、日本都设有非常具体的针对政府的义务教育法律。这些法规定得细而又细,并且对政府行为有现实的威慑力———如果这些经费不能落实到位,那么不但在下届选举中必然被选民抛弃,就连反对党、司法机关、上级政府都会找你的麻烦……”http://www.chinaedunet.com/news/comnews/2005/10/content_18343.shtm1。

  至于印度社会生活习俗衣着卫生方面的脏乱差,可能原因在于印度基本处于热带气候,这和温寒带气候不太一样,气候潮湿,气体流动性大、挥发性强,人很容易出汗,疾病也容易流行和传染。同时,这也和贫富有关,正所谓“仓禀(外带广字旁)足,知礼仪”,经济发展起来自然就会好。不过,印度没有户籍制度,政府不可以随便在城市里赶乞丐和公民,数亿人民可以随意到处居住(印度气候炎热、迁徙容易),你能理解为什么一个城市无法总保持那么干净了。况且,中国的别墅好像也不多,很多农村七八十年代的土胚房和砖瓦结构住房也大量存在。

  对于中国的社会文化氛围,我想,在论坛里随便发个贴子都能立刻删掉,这样的文化氛围也难怪一个诺贝尔奖都出不来,不管什么科技成就都只能模仿西方,这样的国家真的有创造力吗? 就这还要创造什么优秀的政治体制,怀疑得要死。 我不明白,公众连进行真实交流和了解足够的现实生活信息都做不到,如何能产生实用性强的科学发明和发现? 失望的政治文化环境,一切都是政府压制着,专制下反对的声音和政治力量都没有~~~~~中国GDP恐怕都是政府为了政绩胡乱打造的,还有什么可值得相信?一切都不可信,这是专制政治的必然结果。印度则完全没有这些可悲的事情。

  个人认为,文化中人性是否存在自由、平等和公正的观念,对政治和经济的效率都有重大影响。无论是自由劳动力的解放,还是市场中选择自由的观念,无论人人平等带来的无意识偏颇的资源配置和产品选择行为,还是在文化和思想中更容易接近事物真相,这些影响都是明显存在的。

  四、军事上,历代皇朝专权者固有怀疑、猜忌本性依然存在。

  中国朝鲜战争和1960中印战争后,最高专制领袖挑动国民武斗,斗死多少战争中培养出的元帅和革命干部?资料如下,“…… 张春桥一贯支持造反、夺权,而第九届中央委员中的众多军队将领和老干部几乎无不身受“造反”、“夺权”之苦之害。张春桥支持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红纵”,“红纵”险些要了总后勤部长邱会作的命;广州军区的“造反派”“炮轰”广州军区司令员黄永胜,使黄在广州呆不下去;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也曾被“造反派”逼得躲到大别山里;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被一次次的“炮轰”、围攻整得焦头烂额;外交部长陈毅在“九大”期间也曾遭到以张春桥为后台的上海小组的批判围攻……”(引自http://www.ceocio.com.cn/bbs/post.asp?b_id=5&a_id=22999),诸如彭德怀元帅、陈毅、贺龙为首的各大著名军事将军和元帅们受到了清洗,就像苏联斯大林大清洗和红色高棉以革命名义大屠杀一样,这在中外GCD专制集权史上可以说是惯例了,又如红色瑞金政权时期的AB团事件,这都显示出专权者对军事将领们自古“狡兔死,走狗烹”式的忌惮。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和印度的将军们则平安得多,根本没人能随意侵犯他们的人身权利,也没有“莫须有”的杀身之祸,二战后都基本能平安活到老。

  其实,本国军队都是党卫队或党卫军,也有过镇压学生的文治武功,以“无论对错,这是我的党”为宗旨;而印度军队则是国家军队,由人民组成,真正为国家而战,以“无论对错,这是我的祖国”为宗旨。我们明白,军事将领是军队的直接指挥者和灵魂,虽然中国军队在遥远的克什米尔地区曾经击败过印度,但我们无法想像,已经没有了名将的军队会变成什么样子,试想,没有岳飞的宋朝军队还能打败金兀术吗?我不认为,像大清朝一般吏治腐败,像汉朝和宋朝一样杀害名将,能让本国军队继续保持强盛的战斗力。

  还是让我们比比中印两国建国以来的国家主权情况吧,民主印度的领土总在不断地扩张,而中国的领土呢,每次都是本来自己的都能让出去,现在领土比建国时肯定小了~~~~“……越南侵占南沙的21个岛礁没有要求其退出……朝鲜已迫使中国于80年代对朝鲜在黄海(朝鲜称西海)经济区做出了让步……大陆对南沙上的枪杀大陆渔船船长事件和钓鱼台插日本国旗事件反应比以前低调很多……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蒙古因唐努乌梁海地区为苏联所并,故在苏联支持下以调整边界名义向中国寻求补偿。此次调整结果蒙古从中国取得比山东省还大的领土。在内蒙东部得到孔社令- 二连浩特- 丹拉拉克一线以北,在新疆得到阿尔泰山脊至北塔山以东地区共约16万k m^2……抗战胜利后,东三省收复,但西南这片约相当于整个安徽省面积的土地心坡,则在一九六○年中国与缅甸划界时被大笔一挥,白白让与了外人……与此同时出让的还有现今云南丽县境外的边境重镇--南坎。对五十年代 后成长起来的中国人,南坎和心坡早已是被遗忘的地名……CCP 居然在基于 “中韩友谊 “的名义下答应其所请。 双方乃议定将白头山与老郎部中间的三角形地带割让给北朝鲜……帕米尔高原则是在1899年英俄协议中未经清政府同意将此地瓜分。双方以喷赤 河为界,以北归俄国所有,以南则并入英属印度。现分别为塔吉克与阿富汗两国所领。这两个部分领土的被侵占,历经清政府。袁世凯。军阀政府与国民党政权均拒绝承认,并坚持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新中国建立后在向俄国人一面倒的政策下,毛泽东遂正式承认……若论我国建国后失去的土地,严格地讲应以1962年中印之战后,我方主动让出非法的麦克马洪以南九万二千平方公里国土为最。那是一块相当于福建省面积的国土,全藏80% 的农;林;牧;水利资源皆在此处,风流神王十四世达赖仓央嘉措亦生于此,其所谓的康巴骑兵反共匪军亦蝇聚于此,这才是我建国以来失土之真相……”引自http://bbs.nju.edu.cn/vd432494/blogcon?userid=greagle&file=1073045001看看上面的领土,不用经过人民同意,专制伟大地一挥手,我们的领土就886~~~~

  通过上面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方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印度是一个面积大、人口多的民主国家,情况虽然不坏但也不算很好,但比中国还是有一拼。个人认为,如果真要比较民主政治,我觉得还是应该看欧美和日韩台等地,毕竟那些民主制度是较为成熟的民主制度,代表了民主政治可达到的较高水准,是人们通过不断努力可以实现的,其中包括3亿人的美国及许多人口过亿的大国,而专制的较高水准呢,只有中国和苏联却成功地解体和改革了,而朝越古伊等专制国家情况也不算好,专制可以说完全没有现存的成功范例,更没有可预见的美好未来。难道我们,真的可以相信党所说的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这种东西真的可以由中国独自创造出来吗?我不相信我国有那样强的创新能力,否则诺贝尔奖早得很多了,很多世界顶尖技术也不用从外国引进了,个人认为,老老实实学习先进民主国家的多党政治经验是最好、最快、最省力的选择。

  既然已有成熟的民主政治制度,为什么自己要去完善一个结构性失误极大、根本不好、过时且没有成功范例的专制制度?政治体制又不是技术发明,从外国进口要大量专利费用。而且,我国人民的创造力并不好,无论是思想大师和哲学家并没有,诺贝尔奖更没有一个,能突破和超越世界级的高科技技术更是根本没有,难道我们不应该从成熟发达富强的民主国家也引进政治体制吗? 日本当年明治维新就直接引进了西方民主议会立宪政体,立刻就富强了,到甲午战争前国民收入增加了28倍,成为了战胜俄国和中国的资本主义强国,历史难道不值得借鉴吗?

  我们中间,总有很多人害怕改革、害怕会乱,也有很多保守势力像2000年前秦国反对商鞅的人一样反对改革,但邓小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改革本身就是有风险的,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确实应该明白,改革是勇敢者走向成功的游戏,而那些胆小鬼们和套中人表面看似安全,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固步自封,将比任何人都早死和衰亡! 政治必须改革,国家和政府的力量一经改革作用将是强大的,而国富民强只靠没有社会权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单个人或者少数人是根本无法推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