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沪深股市上演“黑色星期二”,上证指数与深成指跌幅均超过4%,也创造了本轮牛市启动以来的第三大跌幅。显然,暴涨与暴跌都不应成为牛市的常态。而股市进入 “疯牛”状态,以及频现暴跌的现象,说明A股的牛市行情并不健康。
本轮牛市行情运行至今,呈现出清晰的脉络。去年7月下旬开始悄然启动,从步入“技术性”牛市到进入真正的牛市行情,股市走势还算平稳。而央行的降息则彻底激发了投资者的热情,先是以券商股为代表的金融股出现狂飙,此后中小板、创业板个股迎来了宣泄的机会。市场的疯狂投机行为,不仅导致上证指数在短短的九个月时间内实现翻番,创业板业绩平平的全通教育更是创出了380元/股的历史性天价,市场的疯狂由此可见一斑。
纵观牛市行情中的三次暴跌,其背后无疑都与市场的疯狂有关。去年12月9日由金融股的大跌引发,而此前金融股短期内出现暴涨行情;今年1月19日的暴跌,尽管与监管部门规范券商两融业务有关,但毫无疑问也与融资规模的迅猛扩张关系密切。此次暴跌,上调印花税只不过是“借口”罢了,证监会频频警示风险,主流媒体“风向”改变,券商纷纷降杠杆,以及股市泡沫横飞、投资者落袋为安等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而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则在于市场疯狂过度。
在A股市场短暂的历史上,因疯狂付出的代价不乏其例。如2007年A股也处于牛市阶段,但当年上半年绩差股、垃圾股、题材股遭到市场的疯狂炒作,在监管部门不断进行风险教育与警示的情形下,市场依然我行我素,最终招致了财政部上调印花税的沉重打击,投资者也为疯狂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对于目前的“疯牛”而言,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尽管监管部门利用行政手段抑制疯牛行情的可能性不大,但在投资者不断吹大泡沫,市场风险不断累积的背景下,隐藏着的风险显然是不言而喻的。首先是个股的风险。除了银行股等少数行业外,目前的A股市场可谓泡沫横飞,特别是创业板表现得尤其严重。如5月5日,整个创业板平均市盈率高达97.79倍,如此高的平均市盈率水平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其泡沫破裂只是时间问题。其次是两融业务特别是融资业务产生的风险。巨额融资资金在推动股市不断向上拓展空间的同时,其可能发生的踩踏风险亦不断被放大。一旦发生,其后果无疑是灾难性的。其三是“疯牛”行情可能无法为经济转型提供支持。这一轮牛市行情最大的特性就是“政策牛”,实际上其也肩负着为经济转型提供支持的重任。按照目前的市场基本面,是不可能支撑如此火爆的牛市的。因此,牛市提前结束的风险,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也是市场不堪承受之重。
一个健康的牛市才能将市场风险化为最小,让投资者利益最大化。如果投资者失去了理性,必然会遭到市场的惩罚,继周二暴跌4.06%后,周三股市再次出现大跌已经作出了诠释。因此,一个不健康的牛市行情,不仅将投资者置于风险中,整个市场同样处于风险之中,这样的牛市并没有意义。而一个充满理性的牛市,才是一个健康的牛市,这样的牛市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