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经济社会转型刻不容缓


 柴福洪

 

【黄冈经济四大转型】第一,从“存钞票”模式切换到“存股票”模式,要让黄冈居民的积蓄自主办大事。第二,变“债权”主导型为“股权”主导型,要让黄冈居民的钱投向身边的产业。第三,变“少数人”发展经济为“全民型”运动,要让黄冈人个个为经济发展出力。第四,变为别人“打工”为别人“为我打工”,鼓励创业、创新。

【关键词】黄冈经济  社会转型  发展模式

 

黄冈市现辖一区、二市、七县和一个县级龙感湖农场,版图面积1.7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30万。是一个典型的长江流域的农业大市,在“以粮为纲”时期,对国家贡献大,改革开放后,进入工业社会建设时期,多次再三努力,一直没有根本的改变,现在是“农不农,工不工,市不市,乡不乡”。以农民工为主体的经济社会发展,始终难以迈向全面繁荣的行列。

每一届市委、市政府和各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们,不能说他们没有努力,除18大反腐力度加大后,有些领导干部的确处于观望态度外,绝大多数领导还是在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但事实是:每一年自己跟自己比都有进步,与市外比,总是处于落后阵营。甚至网上有传闻, “黄冈是湖北全省最穷的地区”。因为,不知道“穷”的标准,也没有认真考察,不好下结论。但黄冈全市总体发展水平,仍处于落后阵营,这一点估计没有大的错误。

 

一、黄冈落后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自己的东西

黄冈之所以落后,不是黄冈人不聪明,也不是黄冈市的领导干部没有水平,更不是黄冈的领导干部没有努力,而是受大环境和小环境,教育与历史遗存影响,黄冈人思想意识整体落后、没落所致。

黄冈人思想意识落后之一,是干部群体从来都瞧不起老百姓。认为他们文化知识少,看不懂、看不透当今这个社会,更没有技术和技能,只知道出蛮力,除种田、挑东西外,做不了其他的事情。

黄冈人思想意识落后之二,是干部群体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他们心底里认为人民群众都是不可理喻的人,是现代“野蛮人”,不文明,不理智,只知道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自私,见钱眼开。

黄冈人思想意识落后之三,是干部群体封建意识根深蒂固。黄冈的干部群体中,封建意识浓烈的人不在少数,个个想当高官,向上努力的动力大,向下努力的动力小;看领导的眼色多,认真发展当地经济的心思少,只要能升官,其他任何事情那是小事。黄冈人思想行为没落之四,黄冈人的成功意识是当官发财。黄冈的干部群众没有多少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当地经济发展、为人民群众服务意识淡薄。只有当官了,发财了才算是成功的,不管什么手段。

黄冈人思想行为没落之五,黄冈人急功近利,不从实际出发。近几十年改革开放,始终是跟在发达地区屁股后面跑,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没有联系黄冈实际的好规划出来,即使有,也是大城市、工业化之类,吹牛的话满天飞,也怀脸红。能够统一全市700多万人的认识,始终坚持不变的东西基本没有。

黄冈人思想行为没落之六,黄冈的干群间没有任何信任可言。黄冈再没有几个老百姓真心相信我们的领导干部是在为人民服务的,干群之间没有信任感,没有互相尊重意识,心不往一处想,劲没往一处使。甚至有人认为官员和机关干部们,个个都是鱼肉百姓的,说的都是假话,做的都贪腐事。

除上述六大原因之外,肯定还可以数出更多,虽然有些偏激的成份,但主要就是这些,也基本符合客观实际。黄冈发展落后的根本原因还不是这些,是黄冈没有自己的定位,没有自己的产业支柱,没有找到适合黄冈实际的发展路径,只是跟着别人走,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二、黄冈在工业社会里只能是配角莫想当主角

黄冈市,之所以在工业社会建设时期落后于社会整体步伐,是整体定位错误导致的。

黄冈市“这么大”的地域,农业自然条件“这么”优越,700多万人口,整体上缺少发展现代工业的环境与意识,工商业不是黄冈人的优势。但我们却一直在努力抓工业、抓城市建设,原有的国有大中型工业基础也没有顺利地转型,不仅没有发展壮大,反而绝大多数倒闭了,很是可惜。我们再重新从零开始,产业选择无从谈起,招商引资饥不择食,与武汉、鄂城的工商业发展不在一个层次上。这种先天的缺陷加后天的失误,最终落后是历史的必然。

根据黄冈的实际,我们如果定位准确,再次发展起来还是有可能的。这个定位,就是:黄冈必须把自己定位在工业社会和城市化中,甘当配角,不当主角。

工业社会和城市化的主角是什么?主角就是工业经济占经济社会的主体,农业等第一产业退居次要地位,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逐年上升,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口成为社会主体。

工业社会和城市化的配角是什么?配角就是保持原有主体产业和人口布局不作大的调整,但从事的工作性质、状态、目标等发生根本性变化,以适应工业社会和城市化的需要,为其服务,从服务别人的发展中获利。

配角也不是好当的,配角有配角的现代化要求,而且,现代化程度要比主角更现代、更方便、更舒适、更养眼、更养心。如:

1、黄冈各县市区的城市化,不要立足于建设大城市,包括黄州、麻城、武穴。大城市是不宜住的,发展星罗棋布的小城市,人口20万至30万即可,这才是我们的正确选择。

不是有大别山试验区吗?全市整体向中央申报,10万人口的小集镇,都转成县辖市,有两个以上的县辖市的县,都转制成副厅级县的架构,享受市级行政权,撤销麻城、武穴两个县级市。

黄冈市内任何中小城市的户口全部放开,以实际居住地为户口注册地,大幅压缩村级人口量。

2、市内任何中小城市都要实现任何时候不堵车,空气新鲜。食品安全新鲜、有味道,商业无欺诈,730万人都不求富,只求安逸、舒适、平和、幸福。

3、产业发展,要一地一个规划,黄州要以发展高等教育业、旅游业为主体;各县市区也要以特色农业和特色旅游业为主体。工业除有污染的外,能发展的不搞拒,不专心发展工业,一心一意搞旅游。

4、市内大型基本建设投资,要以高速公路为核心,每个县市要有自己的高速、快速公路网,把所有的城镇连接成网,县内半小时即达。市与县一小时即达,县与县之间半小时即达,乡镇与各村,15分钟即达。旅游景点之间更要有公路网,各村内部也要有公路网,并与周边地区互联互通。

5、全市1.7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按公园形式整治,除路面和房顶之外,全部绿色覆盖,没有荒山荒地。黄冈的现代化标准是青山绿水是公园,种养产业不为吃只为玩。

6、不要GDP,要人流。全市不考核工业发展,不考核GDP数字,只考核公路建设里程数,公园式绿化面积数,外来人流数等指标。

 

三、没有景点就建别墅休闲度假山庄或茅草屋

黄冈的旅游景点少,但可以造。而且是各家各户自己建造独特的景点,独特在什么地方,不要你政府端心,你只要出政策,划出一个具体的面积绿化和别墅、茅草屋各家建。只要能发动730万人的智慧,什么点子都有可能出来,而且能出现你想破脑袋都想不出来的好点子、好创意。

黄冈的老百姓现在已经具备这个能力了,一是自己住的楼房都建好了,打工的钱用来做什么?二是第一代打工的人都老了,再也不想外出了,还有体力,但没有好的项目,如果就在本乡本土搞个什么“别墅休闲度假山庄或茅草屋”,哪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三是他们现在都有现代意识了,在外多少年见的多,知道城里人需要什么。四是黄冈人没有退休的概念,能动就要为家里做事,一直到动不了为止。

农户万一没有什么好的旅游项目与创意,建一个露天帐篷宿营区,就为旅游人士提供食品、安全保障,也是可以的。乡镇公路,有的可以按飞机场来建;每一个乡镇直升机场必须有,别墅区必须有直升机场;有的按汽车越野赛车道来建……

如果把大片山区,高山区开发成“别墅休闲度假山庄”或“茅草屋式的休闲度假”地,经营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休闲别墅可以几天、一星期,一月、一年、三五年、十年地卖产权或租,都可以,而且是网上卖,城里人就在网上看照片,订购,交费即交易成功,诚信服务,提供一切方便,没有不收费的,而且要明码实价,没有降价空间,但不同时段有不同的价格。

黄冈人就是要努力卖服务、卖绿化、卖森林、卖土地上的作物种植过程和收获的喜悦。把别人服务舒适了,我们的经济来源与产业就有了。

黄冈的党政机关干部,都下到村镇,住进农户,和老百姓一起想办法,从老百姓的产业发展与生活来源着想,怎么把眼前的这一个小地方建设成公园?能养活几户人家,大家都适合做什么?一件一件的具体事情把他做好,要不了几年,黄冈就是公园黄冈,旅游黄冈,别墅黄冈,休闲黄冈,度假黄冈,山庄黄冈,茅草屋的黄冈……

黄冈的田地不能荒废,都要利用起来,全部实行公司化、家庭农场化专业种植,作物生产实行无化肥、无农药种植,家畜家禽不喂饲料,以林草间散养为主,任何农产品都按现代商业模式销售,有品牌,有包装,明码标价,不议价,不卖散装产品。

这都是后话,上述仅仅是个人的设想,只可作为参考,不可当真。它需要黄冈的党政领导认可,真心实意地做这件事,而且,我们的各级干部根据当地实际,按现代农业、现代旅游业、公园式青山绿水,慢慢来建设,如果真能坚持这样的模式发展建设10年以上,黄冈才有可能是可持续的发展,人民再也不会认为我们党和政府的干部不是为人民服务的了。才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

 

                                 

2015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