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的基础是知识


 

 

     创的基础是知识

 

 要成为创客必须要有相关的知识,这是作为创客最基础的条件。因为创客必须从事创新。而知识是创新的基础。没有知识就没有创新,但是,这话不能反过来说,有知识就一定有创新。知识之与创新,犹如土壤与植物的关系。植物在土壤里汲取氮磷钾肥营养和水分,于是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实质上,促使植物生长的土壤里的营养和水分,如果能确保植物得到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同样可以茁壮成长。于是,有了无土栽培,即不用土壤而用加有养分溶液的物料作为植物生长介质的栽培方法。知识好比土壤,创新好似植物,创新是从知识里汲取到智慧和点子才有可能成功。研究发现,知识只有经过加工以后才能转化为有用知识和点子,才能成为创新的新苗幼芽。知识加工的场所就是隐蔽在每个人头脑中的“知识仓库”。因此,要创新就必须具有储存知识原料和进行知识加工场所组成的“知识仓库”。创新未能得到普及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知识仓库”的认识和研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知识仓库”的研究刚刚拉开序幕。我们在讲知识资源时,说过人脑的“知识仓库”,现在我们专门来讨论作为创客必须具备的“知识仓库”。

我们说的“知识仓库”并非指贮存图书和资料的图书馆,也不是存放图纸、文件、音像资料的档案馆,而是特指存贮隐性知识的人脑。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图书馆和档案馆是贮存显性知识的场所,贮存不了隐性知识。因此,图书馆就是图书馆,档案馆就是档案馆,它们永远不能成为真正的“知识仓库”。对于创新来讲,有用的是人脑中的隐性知识而非图书馆中的显性知识。显性知识必须有效转化为隐性知识,并通过“知识仓库”的加工升华才能成为创新的有用知识,成为创新的坚固基础。图书馆再大,贮存的图书再多,在未转化为隐性知识之前,对于创新来说是一点用处也没有。

 显性知识也称编码知识,人们可以通过口头传授、教科书、图纸、资料、期刊杂志、专利文献、视听媒体、软件和数据库等方式获取,以可以通过语言、书籍、文字、图纸、数据库等编码方式传播,容易被人们学习,容易表达和转移,是共享的知识。显性知识是隐性知识的重要来源。隐性知识来源于个体生命对于外部世界的感受、感知和感悟,来源于对事物的各种纷繁复杂现象的认知,对事物特征和变化的认知,以及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自我判断和积累。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有其自身的特殊含义。隐性知识不仅隐含在个人的认知、技能和经验中,同时也涉及个人信念、世界观、价值体系等因素。(未完)

(已转“百度阅读”,书名《中国创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