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吞下银泰做O2O是补窟窿


马云此前与银泰百货已经合作过O2O,只不过是以两家公司进行合作,马云没有控制权,故做起来有效碍手碍脚,现在,马云有可能吞下银泰百货变成马云控制银泰百货,问题是马云吞下银泰百货做O2O行吗?笔者认为,马云吞下银泰做O2O是补银泰百货销售衰退的窟窿。

 

阿里与银泰的投资来往关系如何?

 

2013528日,阿里巴巴与银泰集团共同打造“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项目——菜鸟网,银泰投资16亿元,占股32%,成为第二大股东。

 

2013年双十一期间,银泰所有商场参加天猫11.11购物狂欢节,线下选品、用手机线上支付的消费模式,马云带头第一个在银泰百货用手机支付消费产品。

 

20131115日,银泰全国29家门店收银台支持使用支付宝钱包付款。

 

2014年“3.8手机淘宝生活节”,银泰又与“手机淘宝”及支付宝合作,推出购物虚拟卡。

 

20144月,阿里投资53.7亿港元到银泰百货,阿里持有银泰商业9.9%股份和总额37.1亿港元左右的可转换债券。

 

201558日,阿里CEO张勇接替沈国军出任银泰商业董事会主席兼战略发展委员会主席。

 

笔者认为,说不定沈国军与马云私下谈妥一笔生意,即沈国军放弃银泰百货控股权,成为二股东,继续兼任中国银泰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沈国军更多关注商业地产和新能源等领域。

 

问题是,马云吞下银泰能否玩转O2O

 

据马云的观点是,单纯地从线上到线下,或从线下到线上,这种O2O是个伪命题。未来的商业形态,线上线下不再割裂地存在,打通后融为一体。实际上是阿里平台的产品多种多样,任何一款产品落地都要线下配合,如果没有控制银泰百货,就要与人家商量沟通,比较麻烦,不如自己持有一家连锁百货,随时随刻可以进行线上产品落地。比如阿里切入了旅游业、医疗器械等产品,需要线下来辅助。

 

笔者认为,将来的互联网电商一样是需要创新产品才能取胜的,也一样需要产品品牌出名才有销售量的,过去,百货业为他人做嫁衣,面临失败,将来,电商平台也是为他人做嫁衣,那么,面临失败也是在意料之中的。

 

很明显,马云吞下银泰并没有创新出知名的品牌产品,虽然有一些国内同行的名牌产品,但是,这种领先还具有多少时间是个问号。所以,笔者判断,短期来看,马云吞下银泰,能够促进线上线下更加融合促进业绩发展,但是,由于是为他人做嫁衣,吞下银泰百货后,并不能带来质的裂变,所以,生命力并不强,竞争力并没有提升多少。

 

笔者预测,马云吞下银泰百货后,能够在三五年内保证银泰百货的运行,但是,随着电商平台更多、百货商厦购物中心更多地推出,银泰百货将来三五年的业绩会下降,通过马云线上业务不断落地,只是补窟窿而已。我们可以回归便利店的发展,便利店从当初的赢利到现在的保本左右,但是,一路走来,我们发现便利店增加了水电煤代收、增加热点心、增加冷藏盒饭、增加快餐、增加快递投放点等等,这些就是补销售额下降的窟窿。

 

所以,笔者认为,马云吞下银泰百货具有短期效益,最多是补银泰百货的窟窿而已,延长银泰百货衰退期延后三至五年,因为马云也没有改变百货业为他人做嫁衣的命运。除非马云开发自己的知名品牌产品,才是摆脱命运的创新战略。所以,笔者认为马云吞下银泰做O2O不行,最多补银泰百货业绩衰退的窟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