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 品牌战略十一策(八)
8、不断变换广告主题
从1886年至1998年,可口可乐39次变换广告主题。尽管它五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却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一直没有忘记要用一种“世界性语言”与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沟通。“口渴的感觉使四海成一家”,这句广告词有意把可口可乐上升为人类共同的需求和情感。这种情感的传播,经由美国而传至全球,悠悠百年,可口可乐都致力于对这种情感的聚集和表达。1979年9月,几位美国宇航员从月球返回地球。当他们打开“阿波罗”号宇宙飞船舱门步下舷梯时,守候在纽约时代广场上的人们手执鲜花欢呼着,但首先映入他们眼帘的却是黑压压人群身后巨型霓虹灯广告牌,上面有这样一行流光溢彩的大字:“欢迎回到可口可乐的摇篮---地球”。
广告受众的确定是广告成功的前提。可口可乐公司把目光紧紧盯住年轻人。如果在年轻人中树立了信誉,那就获得了长期的消费市场。1894年,可口可乐的明信片上印着三个身穿海军制服的五岁男孩,口里叫着:“我们要喝可口可乐。”1987年,可口可乐公司拍制了一部名为“年轻人的心声”的广告片,共60秒钟,花费250万美元,平均每秒4万多美元。这则广告当时被称为世界最大手笔的广告。它是委托英国的豪华佳德影片公司拍摄的。60秒钟的广告片拍摄用了两个星期,剪辑用了四个星期,全部工作人员超过300人。聘请演员1000多人,这些人来自20多个国家,他们用20多种语言唱出了“年轻人的心声”,表达了对可口可乐的热爱。
利用影片细节做广告是可口可乐的拿手好戏。1982年,可口可乐购买了哥伦比亚电影制片厂49%的股份,3年后拍摄《莫菲的浪漫史》时,可口可乐公司在影片中加进了如下一段插曲:女主角莎莉·费尔德带着小儿子走在德克萨斯州的一个小镇的街道上,途经一家商店,看见橱窗和门上印有红底白字的“可口可乐”商标。她和儿子走进去,店内是淡红的暖色调,她和儿子坐在酒吧的高凳上,一脸和气的店主走过来。店主:“请问要点什么?”莎莉:“我要半杯香蕉汁,啊,不,来一罐可口可乐吧!”店主:“一罐可口可乐?”莎莉:“对,一罐柠檬可口可乐。”影片中3次重复可口可乐的名字,加上柔和的环境、可口可乐的商标、店内红色的易拉罐,使观众对可口可乐留下了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