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构建自己的“知识仓库”


     

 

           创客:建自己的“知识仓库”

 

 “知识仓库”是一个人实现创新目标的必备条件,是成为创客的重要基础。必须高度重视隐性知识的贮存,高度重视自己“知识仓库”的构建。要构建“知识仓库”,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知识,知道哪些知识可以入库,哪些东西不属于隐性知识范畴不能入库,这样才能构建一个高效丰厚的“知识仓库”。

 知识是一个使用频率相当高的却至今没有权威定义的词汇。我们认为应该这样来定义知识:知识是人类对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主观认识。知识的作用在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世界万事万物的本质,把握世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指导人们顺应自然,利用自然,推动社会持续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知识的定义与创新的定义是并行不悖的,是一致的。创新是获得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深入一步的、新的认识和把握。创新的过程首先是创新知识的过程,每一项创新的成功,都会增加知识的积累。知识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知识的发展;知识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创新是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利用。

 知识的本源就是对世界万事万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对事物的认识由表及里,从表面到根底,从现象到本质,从一般到规律,知识就是探究事物本质的。正是知识的积累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类知识的积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认识表象到认识本质,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从粗浅的本质认识到深入的本质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知识成了人人尽知的常识。知识精华则通过文字记录、数字描述、技术图纸等显性知识的形式历代传承下来。随着对事物本质认识的深入,有人掌握了一般人尚且不了解的、稀缺的尖端知识。知识的价值在于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由于认识不断深化,有些知识已不能正确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知识价值减退,成为老化的知识。由于人们认识的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因而产生了知识的梯次。任何知识都带有主观的色彩,是主观对客观世界反映。主观认为是知识,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可是经实践检验并不是事物的本质,还只是停留在对事物表象的认识上,离开事物的真实还有很大距离。这种事情是会经常发生的。客观世界是千变万化的,人类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总是逐步深入,逐渐接近事物的真实,这个探索的过程是永无止境,是永无尽头的。因此,任何知识都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相对认识和相对把握,知识是相对的知识,世上没有绝对的知识。例如,说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般是对的。但相对于原子来说,这种说法就不对了,应该说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任何把知识绝对化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是有害的。我们现行教育的一个重大弊端,就是没有讲清楚知识的相对性,往往把知识绝对化了,把知识当作一成不变的法典,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知识既然是对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主观认识,那么,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就是获得知识和积累知识的唯一途径。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就成为知识的核,离开了这个核你就无法获得知识,或者你获得的是伪知识。知识的获得都是实践的结果,包括前人的实践和自己的实践,在实践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我国古代就有格物致知的说法。“格”是推究;“致”是求得。格物致知就是推究事物原理,从而求得知识的意思。书本上的知识是前人通过实践获得的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通过学校学习书本知识或者自学书本知识,都可以获得对事物“本质和规律”认识的显性知识。这些显性知识都具有相对性,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老化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任何显性知识都必须通过实践的验证和逻辑的推理,来鉴别知识的真伪,决定对这些知识的取舍。只有那些能相对正确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知识,才有可能转化为隐性知识。我们要获得和积累的是隐性知识,而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显性知识。(未完)

 (已转“百度阅读”,书名《中国创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