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要避免过于迷恋央企重组


国务院日前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意见》不仅提升了国企改革在今年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分量,而且出现了许多亮点。其中,“制定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方案”的新提法,更是让投资者兴奋不已。

 

众所周知,近一段时间以来,随着南北车的合并重组,及其在股市的升空表现,投资者对央企合并重组的预期也大幅提升,有关央企将强强联合、强优联合的传言更是随处可见。甚至央企负责人的调整,也引发了投资者的无限想象,导致很多央企在股市上出现令人难以置信的表现。如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东风汽车、中船重工、中国船舶等。即便企业迅速作出回应,对传言予以否认,也未能遏制住投资者的冲动。

 

而今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意见出台以后,有关央企将加快合并重组步伐的议论也更加热烈,投资者下注央企合并重组的内在冲动也更加强烈。如对中粮集团改革重组的消息,就让中粮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在18日出现了全线上涨、多家公司涨停的现象。

 

我们说,按照十入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以及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意见、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央企将加大改革重组力度,是没有任何可以怀疑的地方的,也是完全可能的。关注央企的改革重组,包括合并重组,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前提是不能过于迷恋、不能失去理智。尤其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不能把赌注全下在央企的改革重组上。

 

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轮央企改革重组热中,已经出现了少数机构、游资利用投资者迷恋央企改革重组的特点,对央企改革重组概念进行恶炒的现象。要知道,对央企来说,改革重组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期间,需要做的工作、需要履行的程序、需要把握的政策等,非常复杂,也非常繁琐。即便确定下来需要合并重组的,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象南北车这样“高速度”合并重组的案例不会太多,也不可能太多,更不应该太多。

 

从股市情况来看,按照目前股市的实际承受力,央企改革重组的节奏也是需要把握好的,并不是想哪个企业上市就哪个上市、想哪两家企业合并就哪两家企业合并、想整体上市就整体上市。毕竟,股市才刚刚出现复苏,纵然人气极旺,成交量巨大,也不说明股市已经具备了极强的抗风险能力。否则,就不会在新股集中上市时,出现股指大跌的现象。这也说明,当前的股市,还容不下央企集体汇集,容不下国企纷纷整体上市、纷纷合并重组。如果不分青红皂白,把赌注压在央企改革重组上,从长远考虑不会有错,但多数投资者并不是做长线的,如此,岂不会失去最佳投资机会。

 

而从央企自身的情况来看,虽然改革重组是既定的目标,但是,到底如何改革重组,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模式,总体上会按照“一企一策”的要求,根据不同的企业,选择不同年改革重组方案。这就带来一个问题,这些企业到底选择怎样的改革重组方案,将会是非常复杂的过程,特别是重点央企,到底怎么改,企业也说了不算。就算改革方案制定好了,也需要层层级级讨论审查,层层级级批准,没有一、两年时间,也是不可能成型的。如此一来,没有长远投资的决心,就很难在央企的改革重组中获取利益,反而会错过很多机会。如果是两年后重组成功,那时的股市还是否能够容忍央企的股价象现在这样涨,也是很难说的。

 

最重要的,还在于目前投资者普遍陷入了一种狂热的状态,陷入了有热点图文混排狂炒的状态,对下注央企改革重组,就更会不惜一切代价。在这样的心态下,无疑给了少数机构和游资等利用的机会。甚至不乏机构和游资勾结媒体进行恶意宣传、恶意制造假消息,诱使投资者上当。

 

正如相关专家所言,央企重组的背景是真的,动因是真的,只是信息常常是不准确的。央企合并将以分类为基础,目前分类还没有出台,大规模的重组怎么可能马上出现。事实也是如此,管理层对央企的分类还在争论,还在研究分哪几类,哪些可以列入改革重组范畴,又怎么可能先出改革方案、再进行分类呢?自然,改革重组的路还很远、时间也很长。

 

基于目前投资者对央企改革重组的热情太高、内在冲动太强,有关方面也应当采取一些措施,遏制一下投资者对央企改革重组的冲动,控制一下对央企改革重组的热情。其中,对媒体动辄曝料哪些央企将如何如何的新闻,应当根据情况,给予一定的制约。同时,对相关人士动辄向媒体透露所谓的央企改革重组信息,也要追查,避免造成市场混乱,给投资者带来损失。

 

总之,央企改革重组是一个全局性、长远性概念,决不是投资者想象的盛宴。即便是盛宴,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也可能是毒药。如何在盛宴和毒药中做出选择,不要被莫须有的消息迷惑双眼,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不然,会有自己哭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