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中的“穴”床如同婴儿安睡的子宫
----小议相地如相人
易经是中国哲学源头,其中最为著名的卦为乾坤卦。人们励志常喜在书房挂一幅书法作品,上面书写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或“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所以,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大地是培育万物的温床。故称大地为母亲。风水学有“地为大母”之说。天人合一,地比大母,相地如相人。人死后,入土为安,重回大地母亲的怀抱。人类把土地看作是母亲,又把坟穴视为婴儿安睡的子宫让死者安息。这就是风水点穴的由来。
历代的风水理论著作都不遗余力地对何谓“穴”进行了解释。
乘生气是风水思想中的核心命题,气凝结之处便是穴,即龙钟穴的。
明人缪希雍《葬经翼》定义为:“夫山止气聚,名之曰穴。”
所谓穴,就是龙脉止住之地,就是气的凝聚之处即穴。
言穴为气凝聚之处,最早源于托名为汉代青乌子所著的《青乌先生葬经》中所提出的“穴暖而生万物”之说:
“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
内气萌生,言穴暖而生万物;外气成形,言山川融结而成形象也。生气萌于内,形象成于外,实相乘也。
青乌子所言之“穴”,有两层意思:一是内气萌生之处,所谓内气也就是生气,有生气,穴才会温暖,才能生成万物,这是穴之本;二是外气成形,所谓“外气成形”,言山川的走向和起伏,为气所凝结,山川是穴的“外气”,只有内外相乘,风水才能自成。
在定穴位的时候,外气十分重要,它决定着穴位的尊贵,所谓“龙以脉为主,穴以向为贵”,即外在的山川走向,是构成主从、朝揖、拱卫秩序的主要因素。所以内气是本,外气是形。
风水中的“穴”与人体中的“穴”是否有联系,二者是否是同一回事?
《青囊海角经》认为风水之“穴”是母孕育胎息的地方。
《博山篇》中,风水大师黄妙含蓄地用“圈”来代指女性外阴部,认为:“天下道理,阴阳五行,不离一‘圈’。这一‘圈’者,生死之窍。天地之间,有小的‘圈’,有大的‘圈’,认得此‘圈’,处处皆‘圈’。偈曰:白玉团团一个‘圈’,乾旋坤转任自然。谁知‘圈’内百般趣,便是人间行地仙”。“这一‘圈’,天地‘圈’: 圆不圆,方不方,扁不扁,长不长,短不短,阔不阔,尖不尖,秃不秃,在人意会,似有似无,自然‘圈’也。阴阳此立,五行此出。‘圈’内微凹,似水非水,‘圈’外微起,似砂非砂”。
孟浩在《雪心赋正解》中将龙砂与虎砂比做大地之母的两只脚,认为:“下聚之穴,如女人之阴囊,两足即龙虎也”
其实,人死后回归大地母亲怀抱,点穴最佳风水穴位,所呈现的就是一幅女性生殖图,它由金斗口、天心十字、毬簷、鱼腮、化生脑、分水、合水、圆球、蟹眼、葬口、虾须、蝉翼、球髯、合襟、明堂、左龙、右龙等部分构成,这些暗示性的词语,使女性生殖器的原型暴露无遗。
“化生脑”――为主山之前的山麓隆起,它“自圆顶隐隐而下,复起微突”,其原型为女阴之阴阜。“圆球”――位于化生脑之下,葬口之上的隆起部分,其原型为女阴之阴蒂。“蝉翼”――其原型为小阴唇。“明肩”--其原型为大阴唇。“葬口”――其原型为阴道口。“太极晕”――其原型为阴道内壁.......
由此看来,风水点穴与“大地为母”的情结息息相关。
( 7月25日广州举办杨公风水学习班 , 主办单位:广州杨公风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授课老师为著名杨公风水师曾祥裕 ,联系方式: 电话 13802426318、13798021688 ,QQ QQ 2738571620 , 网址 www.gzygf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