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价格信得过景区”是典型的行政越界!


发布“价格信得过景区”是典型的行政越界!



  

  前几天,国家旅游局公布了所谓“价格信得过景区”,本以为是为全国人民做了一件好事,不料却招来了一片嘲笑之声,弄得国家旅游局只好灰头土脸地出来解释。很多人可能觉得此事只是一出闹剧,这样的理解未免过于肤浅。如果从依法行政的角度来看,这则是一起非常典型的越界行政,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胡乱作为!

  一是越过了政府部门之间的边界。众所周知,景区价格管理是政府物价部门的事情,也只有政府物价部门对景区门票价格进行管理,我们先不说全国各景区的价格是否合理,但就价格管理本身来说根本不是国家旅游局的职责范围,全国人民也从来没有在价格上指责过旅游部门,现在国家旅游局却硬要发布所谓的价格信得过景区,简直会让物价部门莫名其妙,甚至有些高兴异常,是比较典型的种了别人的家的田坏了自家的地,干了一件吃力不讨好的滑稽事情。真不知道国家旅游局是怎么想的,对于价格这个经常引起众怒的问题,自己主动挺身而出究竟是为了什么?!自己落了骂,物价部门可能还要责怪国家旅游局多管闲事。

  二是越过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边界。一个产品的价格信不信得过,根本就是市场自己的事情,是广大游客说了算的事情,不需要由政府来代替旅客来说。国家旅游局发布价格信得过景区信息,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思维,用政府信得过代替市场信得过,用政府的信用来包办市场的信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政府发布过很多信得过产品,据说三鹿奶粉也曾是信得过产品,但最后还是被市场淘汰了。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中国人已经具备相当的市场意识,一种产品质量也好、价格也好,是不是信得过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根本不需要政府再去发布什么了,国家旅游局发布这样的信息,只能说明自身还停留在改革开放初期,如此固步自封只能让自己下不了台,也只会引火烧身。

  三是越过了自身法定的职责边界。旅游部门的职责主要是规范旅游市场管理,重点是对游客权益的保护和规范,这也是近年来旅游市场最受关注的地方,自然应该成为旅游部门的工作重点。但是从这几年治理效果来看不尽如人意,也突现了旅游部门在行政过程中的困难。针对这些一大堆的困难,旅游部门不去想办法解决这些自己应做的事情,却去避重就轻干自己不该干的事情,让人觉得旅游部门是在转移人们的注意力,认为这样就可以抓住人们的眼球,以为这样就可以给自己加一点政绩的分数,却没有想到人民群众没有被忽悠。而且,旅游部门在公布这些信息时又显得非常草率,只要人家表示不涨价就给人家认定,真是拿自身信誉不当一回事,你让老百姓如何去信任国家旅游局?从这种儿戏式的认定中,我们看到了国家旅游局的工作态度。

  政府如何定位自己,其实早就有一套理论和实践,国家旅游局的做法实在让人难以理解,甚至有些莫名其妙,这也充分暴露出部分政府部门在行政过程中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