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藏寺,佛教寺庙;法藏,又名佛藏或如来藏,即法性的道理;因为法性涵藏无量的德性,故名。上海、香港、天津、四川都有一座名为法藏寺的寺庙;
《无量寿经》中有一句云:“行使方便,入佛法藏,觉登彼岸”,“佛身充满于法界”。佛家经典上说:“正法以为身,净慧以为命”,足见以法藏命名的寺庙,较之其他佛教寺庙,具有其独特的宗教象征含义。
生活本应是简简单单,是一份参与,一份分享,一份磨砺,一份思考……
生活也能像云、像水一样逍遥自在,没有名枷利锁的束缚,不自我设限封闭,随遇而安、随缘生活、随心自在、随喜而作……
浅蓝色的初夏,五月份也是太阳的儿子,不仅是一个季节,更是一份温暖的心态……
成都润禾诗社一行,应四川作家邢晓西的邀请,2015年“五一”小长假来到青山叠翠、“静安其身、静养其神”的四川彭州法藏寺与行善法师做了一次有关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题的交流。
四川彭州法藏寺建在灵秀的凤凰山间,寺北接蓥华山支脉,萃然崛峙,蔚然翠秀;寺南连川西坝平原,九溪蜿蜒,土沃水甘;山形如椅,居其间尝可坐观月色,月临当空,影落清流;凤翼欲飞,妙境听梵音,音绕凤羽,风吟禅香…..
成都润禾诗社的诗人、词曲作家、书法家等一行,先徒步行经古凤仪桥头,一路沿山盘旋而上,山势陡峭,仰角高达七八十度,山涧树木葱茂,山泉流淌,鸟语花香,锦鸡在枝头梳理漂亮的羽毛。大家虽然走的有些喘喘,但人人情趣盎然,从喧嚣和浮华中抽出身来,置身于青山茂林的怀抱之中,微风轻送,尘世的繁杂全被抛诸脑后…..
当大家虔诚迈入这座千年古寺,寺内清幽,袅袅青烟长奉佛堂,金丝楠木浓荫蔽日,护卫左右。年轻的行善法师端明仁和、眼神清澈,一件半旧的灰色僧衣,步履轻盈的走出来,行礼后进入客堂入座,大家都对法师有种自来的熟悉、亲切之感,一下拉近了距离。
行善法师先介绍了古老的法藏寺历经千年、饱尝人世变幻,即使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屹立不朽的悠久文化历史。谈了弘扬佛法和寺庙发展的规划,更希望古寺延续古老的传统,是传承、交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综合道场。法师邀请成都润禾诗社等来寺庙举办传统文化的学术交流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丽家园发挥作用。
成都润禾诗社以原创作品为特色,多次举办大型公益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团队内聚集了一批来自各行各业的高端人才,资深编辑张企予老师当场撰写藏头诗一首,并用草体书写,赠与行善法师。刘燕君、沈际刚等代表团队表示以博爱的胸怀,通过处于深山千年古刹的文化平台,利用系列公益的活动,更加深刻地诠释儒、释、道等的丰富内涵及文化精神,体悟更深的层次,驱散遮蔽在虚空的浮云,使生命回复清净无染的本来面目,我们的生活将如诗如画,恬适美满。
中餐是几碟丰富的小菜,豆腐、竹笋、花菜、腌菜。菜色清淡,却很可口,大家不仅将饭菜一扫而空,还连连称赞好吃、很香。用过了饭,自己清洗餐具,这是寺中的惯例,一行人收拾好餐具才离开。作家邢晓西夫妇又热情地给大家介绍古寺的三奇:摇亭碑动响金铃、富有传奇色彩的“蜞蚂石”、根抱石的千年古银杏树。
站在法藏寺雕梁画栋、朱门漆柱的藏经楼上,浅蓝的天空辽阔苍茫,巍巍群山青黑如黛,百年金丝楠木、银杏、青冈树萦绕殿阁四周,投下斑驳的剪影。法藏寺伴着晨钟暮鼓,僧人们耳闻钟磬之声,眼观经文,心诵佛法,度过一个又一个春秋,千年如一日。古树下,一位师父正神情专注地削着长长的竹篦,平静祥和……
双手合十,虔诚告别行善师父和法藏寺,汽车沿山路蜿蜒而下,回望法藏寺,千杉翠拥,碧瓦红墙的殿堂楼阁若隐若现,恍如凤鸟欲飞…..
法藏无量德,佛渡有缘人,人生易逝,佛法难闻。
在正念中迈出每一步,把自己所迈出的每一步都视为一个无尽的奇迹,情系此念,一股喜悦就会涌上心头。时时提醒自己,宇宙万物皆平等,少一些对物欲的贪执,倾听自己生命成长的声音,把一切尘劳、烦恼、争夺、高傲和自负等都放下,看到光明的自性,让心灵得到解脱,活在丰富多彩的人生之中。
世间一花一叶、一沙一石都是如来法身的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