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迹象表明,由于朝鲜是中国唯一正式的条约盟友,也许用不了多久,金正恩将会搞出一个大动作——进行就任最高领导人以来的首次出访,或者说外交“首秀”,其地点是中国首都北京。
在金正恩先后放弃印度尼西亚政府邀请,不出席4月24日在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纪念活动;放弃俄罗斯政府邀请,不出席5月9日莫斯科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活动后,这样的说法在舆论场流传开来。
回头看,在4月14日的例行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回答记者提出的“中方是否邀请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出席9月份在北京举行的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朝方是否接受了邀请?”的问题时表示,“中方已向所有有关国家领导人发出邀请,欢迎他们参加纪念活动。目前我们正与各国保持着沟通”。
洪磊的表态显示,中方正在与朝鲜就金正恩访华的可能性进行磋商。朝鲜有可能不会很快就金正恩访华做出明确表态。观察家则更肯定地将洪磊的表态解读为中国政府“已经确认”邀请金正恩今年9月访华,他访华期间会举行中朝首脑会谈。
金正恩在成为朝鲜最高领导人后,一步也没有走出国门,主要是在国内视察,参加会议,至于外事活动都让朝鲜的一些高官去做。
例如2014年下半年以来,朝鲜党政军高级官员密集出访,在东南亚、中东、欧洲、非洲等地都留下他们的脚印,做出多种积极的外交尝试。朝鲜还在日朝关系上做出让步,并通过“亚运外交”等方式与韩国进行沟通。
然而,由于最高领导人不出马,仅凭朝鲜一些高官出访,所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更无法实现外交突破。本来金正恩接受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的邀请,分别到这两个国家参加相关纪念活动,并利用东道主提供的外交舞台,会见多国领导人,这将有利于打破朝鲜外交孤立的局面。
我们可以理解为,金正恩在外交上继续沿用了爷爷金日成、父亲金正日时代的政策,致使朝鲜比过去更加封闭。他上台后,几乎跟中国领导人没有私交,这一点比他父亲金正日差远了。金正日执政17年间,曾7次到中国访问,去过中国不少地方,并与江泽民、胡锦涛两代中国领导人建立了较好的关系。
这几年,除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援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会李建国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联部部长王家瑞访问朝鲜,并受到金正恩的接见,很少有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来到朝鲜。
2013年10月,好不容易盼来了金正恩上任后的第一位外国首脑——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访问,他却让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金永南负责接待,自己对额勒贝格道尔吉避而不见。
这让人难以捉摸。金正恩这样做,也许觉得蒙古国国力有限,国际地位和影响甚微,不足以成为他的外交“首秀”。他是想把外交“首秀”留给中国——要么是他到中国访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见面,要么是习近平到朝鲜访问,与他见面。换句话说,金正恩是想把自己的外交“首秀”放在与习近平的见面上。
以前,中朝关系有良好传统,重大情况相互通报,保持经常性高层往来,这恰好与当前中朝关系形成强烈反差。在中国向朝鲜发出加入“一带一路”构想的邀请,加之朝鲜对美国、日本和韩国的外交开拓行动失败,并放弃出访印尼和俄罗斯,金正恩想转向中国,通过亲自访华,改变中朝关系。
因此,北京最终将是金正恩外交首秀所在地。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金正恩并无足够的实力和本钱,与中国玩如此复杂和不对称的游戏,而且在相当长时期它无法完全与中国“绝缘”,因此除了放弃与中国玩“不对称的游戏”,最终顺着中国给的台阶,选择实现中朝最高层次的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