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伤5学生,肇事警察是否酒驾?


 死伤5学生,肇事警察是否酒驾?

据《澎湃》消息:12日,山东省郯城县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致5名学生受伤,其中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肇事者为郯城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指导员蒋北平,肇事车辆系一台未挂牌照的SUV,已冲上了十字路口的绿化隔离带。多名目击证人说司机是酒驾。蒋称自己没有酒驾,事发时吃了点感冒药。郯城县公安局宣传科杜姓负责人也否认其酒驾。

最近一个多月,警察制造的舆情是接连不断,而某些官方及部分素质低下的警员对涉案人员无原则的袒护,更让这个社会感到不安。12日晚,笔者刚刚浏览完题为《哈尔滨一上访户在拘留所猝死原系哈市警察》的新闻,一抬头又发现《哈尔滨一交警用巡逻车喇叭与群众对骂:给我扣他》。执法者如此素质,能有什么好形象?还想老百姓说你好?

庆安火车站发生枪击事件后,一个极为简单的问题摆在大家面前,那就是李乐斌真的有必要向身无凶器的徐纯合开枪吗?此案未知是否了结,但已给民众留下了一个大“疙瘩”。

太原“农妇被踩头发死亡”案上月开庭,涉嫌故意伤害罪、构成滥用职权罪的警察王文军在“有图有视频”的铁证下否认自己犯罪倒也情有可原,可他的恶行却引来一批同行的声援,甚至某家警网也刊文力挺王文军,企图为王文军开脱。一些经实名认证的警察,也在微博里大爆粗口,用极其下流的文字辱骂他人,甚至利用公权力违法“人肉”观点不同的网友,为恶警站台,蓄意割裂警民关系,令人唏嘘。

我要告诉警方一个简单的道理,要想树立警察形象,就必须从严治警。而如何从严治警?除了认真履职外,严惩内部“害群之马”也是必须要做的事,而且极其重要。虽然我理解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情社会里,警方不太愿意依规对属下下手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一味的“袒护”会让更多警员胆子变大,慢慢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我还要奉劝那些在网上黑白不分,替王文军洗地的警察,如果你内心果真认为王文军“踩农妇头发”属于正常执法,那你离进大牢的日子也就不远了。我做出这个判断,完全是基于最基本的人性考虑,因为失去人性的警察一定是恶警,自己最终也必将成为受害者。

就山东郯城该交通肇事案而言,已经露出警方“护犊子”的端倪。一个派出所的指导员驾驶一辆无牌车,就已经让人大跌眼镜了。这种知法犯法,这种肆无忌惮,如果蒋北平不是警察,甚至不是派出所的指导员,他敢这么干吗?我是怀疑,该地甚至山东省还有多少警察在耍这样的特权?从这一点即可窥见,当地治警不严,养成了警察跋扈的习惯,降低了警察对法律、对职业应有的敬畏之心。

而围绕肇事司机是否存在酒驾?警方“护犊子”的嫌疑已经极为严重。面对“多名目击证人说司机是酒驾”,按照常规处置方法,理应当场测试肇事司机的酒精含量,可警方在对待“家里人”的时候却故意网开一面,没有走这一常规的程序,事后仅凭肇事警察蒋北平的个人陈述,又何以服众?

问题很明显,目击证人说肇事司机是酒驾,无非是看司机当场状态或者是闻到司机身上的酒味,那么警方称肇事司机没有酒驾,总该走一走测试程序吧?面对澎湃新闻追问“警方是否对蒋北平进行抽血查酒精含量”。警方称“因为蒋北平系公安干警,当地公安应当回避,具体事宜需要县委宣传部门统一作答。”

这也是天大的笑话,难道警方正常执法,还需要县委宣传部门的批准?即使真的需要回避,那也应该是检察机关的监督下“走程序”。而更为蹊跷的,则是“澎湃新闻多次拨打郯城县委宣传部电话,均无人应答。”

24小时、48小时、72小时过去后,肇事司机身上的酒精含量将完全稀释,也就让证据彻底灭失,“多名目击证人说司机是酒驾”也就变成了对肇事司机没有任何法律意义的空话,但对警方公信力的伤害将是永远的。话说回来,即使蒋北平没有酒驾,警方没有“护犊子”,也会给社会造成警方“护犊子”的恶名。

我们的社会公信力就是这样一步步地失去的,要想重建又谈何容易?警察作为人民群众的“保护神”,何以弄成了警民对立?一些警方人士经常将“仇警”拿来说群众的不是,可你们思考过群众为什么会“仇警”吗?希望警方思考。

握手言和?总局、马云与消费者都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