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加速局面下的中国经济格局(6月15日)


国企改革加速局面下的中国经济格局(615日)

 

关键词:国企改革  新局面 格局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根据“十二五”规划央企数量将减少至30-50家的要求,央企整合在今年必然会加速推动,成为贯穿全年的主题性投资机会。因此,2015年以来有关键人员调动以及所在行业有明确产能整合政策的央企集团,将是6月国企改革主题的最明确受益对象

5月5日召开的十二次深改会议,提出改革的“三个有利”的标准;6月5日召开的十三次深改会议,提出改革的两个保障机制,都是为大规模的改革提供准备,意味着备受关注的国企改革总体方案“渐行渐近”

从“1+N”个方案的首次明确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坚持党的领导和防止国资流失两份重磅文件,无不透露出一个重要信号:国企改革进程明显加速。多位受访人士认为,国企改革已再次进入政策密集推动阶段,而坚持党的领导和防止国资流失两份文件审议通过,将有利于保障国企国资改革顺利推进

从国企改革加速的政策导向,我们似乎也看到了未来中国经济的新格局。

 

首先是政策的归政策,市场的归市场。央企通过各种方式,所实现的数量的逐渐减少的终极目标,是逐渐从市场化特征明显的领域中退出的迹象,将关乎国家战略、国计民生、宣传喉舌、核心资源与存量资产部分,更牢固地握在央企手中。相对而言,地方资源掌控在地方国企手中。

中国经济格局中那些可以产生增量的部分,那些市场化、资本化、产业化程度明显,具有自由竞争的市场特色的领域,那些虽然具有高收益,但同时也具有高风险,充满不确定性的领域,则会放给民营甚至外资去做。

 

其次是国企央企更稳健,民企外资更有爆发力。这似乎是一种新常态下的再平衡。

政策的那部分,有更多的是大象甚至鲸鱼航母的特色,不管是在国内的支柱作用,还是杨帆出海,都具有政策导向性的作用,同时也具有相应的战略导向,突出的是对人的管理,政府做形象,民生工程更多的是政府职能。更多的是站在管家的角度,处理与大政方针方向是否高度吻合的问题。

政策化的那部分,最突出的首要评判标准是事情是否做对了,立场是否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审计,对机会没看懂之前,宁可错过也不犯错,安全(特别是职场乌纱帽的安全)比所获得的市场机会以及机会中所带来的或有利益重要得多。

市场化的那部分更如猎豹,或者比鲸鱼体量小得多的海洋生物,更突出的是对于业务的管理,从竞争之中要效益,这似乎更符合资本的胃口与评判标准,从资本角度出发,进行相应的财务数据考核,最终民营经济越来越多地朝外资靠拢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外资则处于在享受中国民营经济的“追求”的同时,也在寻求国企的规模、政策以及稳定性优势机会。毕竟中国民营经济更多的是具有屌丝特色的,外资不差钱,自然要寻求与“根红苗正”的“中国式贵族”结缘的机会。而作为“贵族”的央企国企们,在享受优势的同时,也时刻要承受家规的约束。

 

再次是央企国企的速度会慢下来,属于市场的民企与外资的速度会提升上去。

中央加大了对国企央企等企业事业单位在党委领导的力度,国企央企与事业单位会出现两套班子的问题,两套班子发生冲突怎么办?谁做出让步?而为了避免出现冲突,就会出现两套班子一肩挑的问题,即使出现“书记”与“经理”集于一身的情况,对政策的理解与对市场时机的把握,都会牵涉到主辅不同的问题。

不管哪个情况出现,都会导致人权大于事权的情况出现,而更多的是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而出现怠政与不作为的情况。而这又跟贾春宝所总结出来的“成功的企业、成熟的个人都具有两面性”的原理,难免会让自己变得更纠结,角色更为混乱。

为了让自己不至于因为纠结而走错路、做错事,就会让自己的反应速度迟缓下来,对国企央企而言是更稳定了,但速度会慢下来;而市场的则更为注重事的管理,以及效率。所以政府关系将会更为微妙,政府公关将更为重要。

 

贾春宝

2015年6月15日星期一

 

电话:13301122671,(010)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t.sina.com.cn/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浪网专栏 http://blog.sina.com.cn/beking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