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师“请”去办公室的滋味(梁效瑀)


 

被老师“请”去办公室的滋味

(题解:被老师“请”去办公室还能品出滋味?颇有新意。“请”字引人入胜。妙哉!)

 

黑龙江省大庆市东湖三小四年四班  梁效瑀

 

你要问被老师“请”(“请”字运用灵活、巧妙、传神,内涵丰富,还具有一定的调侃性,自嘲性。)去办公室啥滋味?请让我来告诉你吧!(开篇点题,引出故事。)

“丁零零——”上课铃响了,走进教室的班主任老师顾不得把作业本放在讲台上,就径直朝我走来,“下课你到我办公室一趟。”听到后我就像一尊石像,呆立在那里,脑海里反复回想着这段时间都犯了什么错误。(听到被叫去老师办公室的反应。纠结、害怕、紧张、不安、恐惧。“像一尊石像,呆立在那里”,刻画准确、精当、到位、传神,令人叫绝。)

难道是因为我忘写了英语练习册上的一道大题?可那件事都已过去几个星期了啊!再说练习题我也给补上了,英语老师也没批评我呀,这件事连同桌都不知道,她怎么会知道呢?“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不和周围的同学说话、不做与本课无关的事;课后,及时复习、提前预习,独立、认真完成作业”,我都做到了呀!……我反反复复地回想,就是想不明白班主任老师为什么叫我去办公室。(反思自己,百思不得其解。)

“丁零零——”下课铃又响了,我心惊胆战地走进了办公室,发现提前回到办公室的老师正在批改作业呢,(我之所以“姗姗来迟”,是因为“我”害怕去老师办公室,但又师命难违。)在旁边乖乖站立的我,仔细观察老师的脸色(“乖乖站立”、察言观色,反映出“我”内心的恐惧。):只见老师眉宇舒展,嘴角微微扬起……不像是坏事,就壮了壮胆,开口问道:“老师,您叫我来办公室有什么事吗?”老师抬起头一笑,说:“当然有事啊!叫你来是要表扬你这段时间学习努力、上课积极回答问题……”说完,还奖励了我一个精美的小笔筒。(描写来到老师办公室的情况:接受表彰奖励。)

这可把我高兴坏了,我飞一般跑回教室,向朋友们炫耀了一番,把他们羡慕的眼睛都直了!哈哈!真开心!去老师办公室真甜蜜!(受表彰后的甜蜜滋味。)

2-5自然段,写第1次被“请”进办公室的情景。表彰奖励——甜蜜。欲扬先抑。在反思中又写出内心的不安与恐惧,可事态发展却截然相反,出人预料。初次尝到去老师办公室的甜蜜滋味。)

这次去老师办公室着实让我激动、开心、兴奋了好一阵子,不久之后,我便由激动、开心、兴奋转变成热切的期盼。我每天都在热切地期盼、幻想着什么时候,哪一天,老师还能把我“请”到她办公室,再奖励我一件什么样的、我喜欢的、可以在同学面前再次炫耀的礼物!为了方便老师叫我去她办公室,每当上语文课时,我都提前站在教室门前迎接老师。(进一步写受表彰后激动心情及对再次受到表彰的期盼。)

6自然段,过渡段,承上启下。“提前迎接”,体现出“我”依然沉浸在去老师办公室的甜蜜之中。)

那一天,我只顾和同学玩耍,连老师走进了教室都不知道,只听老师大声喊:“梁效瑀!下课到我办公室一趟!”我兴奋地打了一个军礼说了声“Yes”,快速跑回座位。这回我不再紧张害怕了,尽管老师早就开始讲课了,但我心里还一直喜滋滋地回想着这段时间里都做了哪些好事……听到再次被“请”时的激动。与第1次被“请”形成对比。)

对了!一定是“电子稿征文大赛奖”获奖了!一定是!不知道这次老师会奖励我什么呢?是一本书,还是一本字典?还是……(反思表现,幻想奖励。)

“丁零零——”下课铃响了,我第一个冲出教室,首先来到了办公室。(“第一个冲出教室”,行动迅捷,展现出盼望已久去老师办公室兴奋激动心情。)当老师走进来,我刚要问有什么事时,“梁效瑀!老实交代,你这几天都干什么了?”我一听,这气氛不对啊,就沉默了。老师又厉声喝道:“不说,是不是?那我替你说,你最近上课溜号,多科作业都‘偷工减料’,甚至不写,对不对?……”老师面带怒色地训斥着,“老师……”还没缓过神来的我刚要为自己辩解,就被老师一句“回家抄第一单元所有课文10遍”吓得更“六神无主”了。我还以为老师要表扬我呢,这也太惨了!(写第2次被老师请进办公室时的情景。与第1次被请进办公室形成鲜明的对比。)

我垂头丧气地回到教室,边抄课文边偷偷抹泪……(被惩罚时的情景。)

……(略去了更多事例,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7-10自然段,第2次被“请”进办公室的情景。批评受罚——苦涩。欲抑先扬。在激动、兴奋中,幻想表彰奖励,结果却事与愿违。从而突出了被老师“请”去办公室的苦涩滋味。)

去老师办公室的滋味是甜蜜,还是苦涩?你永远也想不到。有时胆战心惊地去,可能是好事;有时兴高采烈地去,还可能是坏事。哎!要形容这滋味还真不容易啊!真是变幻莫测,难以揣摩,要说爱它还真不容易!(总结概括全文。阐述被“请”去老师办公室是“甜蜜”,还是“苦涩”的不确定性,准确、精当。)

指导教师总评:

1.主题集中,不枝不蔓。小作者旨在阐述被老师“请”进办公室,既可能是甜蜜的,也可能是苦涩的。

2.心理动作描写细腻准确。如,两次去老师办公室前的心里活动,“我就像一尊石像,呆立在那里”等。

3.语言俏丽,富有个性。如“请”字的运用,“向朋友们炫耀了一番,把他们羡慕的眼睛都直了”、“我……兴奋地打了一个军礼说了声‘Yes’”、“我垂头丧气地回到教室,不仅没有了炫耀,还边抄课文边抹泪……”等语言都活泼、清新、俏丽,避免了语言的死板、僵硬。

4.心理动作描写细腻准确。如,两次去老师办公室前的心里活动,“我就像一尊石像,呆立在那里”等。

5.方法灵活,鲜明突出。

⑴对比手法。第1次和第2次被老师“请”去办公室,均能找到所对应的对比手法的描写。通过对比真实客观准确地再现了“我”的内心活动,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如,“我心惊胆战地走进了办公室,发现提前回到办公室的老师正在批改作业”(行动迟缓)与“第一个冲出教室,首先来到了办公室”(行动迅捷)等。

⑵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第1次和第2次被老师“请”去办公室,前者“欲扬先抑”,后者“欲抑先扬”。方法灵活,为增加文章的故事性、可读性奠定了基础。

 

 

(此文系以“______的滋味”为题作文,定稿于2014820日。发表于《考试与作文》2015年第1;发表于《小作家》2015年第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