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中国央行再搞突然袭击,央行[微博]决定,自2015年6月2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利率0.25%;对“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银行降准0.5%;对财务公司降准3%。为什么笔者说央行是搞突然袭击,是因为周五央行官方报纸发表记者述评文章指出,近段时间央行降准降息基本没有希望。
从经济数据来说。虽然依然不乐观,但是也没有进一步走坏,货币政策应该处于一个观察期较为稳妥,从央行降准必要性来说,5月末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为29.25万亿元,较4月末增加了321.78亿元。4月份,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增加324亿元人民币,外汇占款实现连续两月回升。外汇占款的增长使得降准紧迫性延缓。从货币政策宽松实际作用来看,自从去年11月,央行首次宣传降息以来,降息并没有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反而使资本市场泡沫更加膨胀。
但央行却是搞出7年以来最大货币动作,降准降息同时进行,可能并不是针对实体经济,而是针对中国股市,希望通过货币政策安抚市场极度悲观情绪。因为中国股市再一次到了危急时刻,过去的短短的十个交易日中,沪市从5178点到昨天最低点4139点,逾千点的断崖式下跌让人目瞪口呆,尤其是上周五不管是什么股票,什么板块,一律往跌停板打压,俨然就是世界末日来临。各路资金疯狂出逃,三大股指继续跳水,沪指下跌逾6%,深成指下跌近8%,创业板下跌近9%,逾2000只个股奔赴跌停,值得一提的是,中证500股指期货全线跌停,新一轮股灾再度上演。说股灾不是没有道理,因为美国三大股指在雷曼倒闭以后下跌也就是5%,比我们上周五跌幅还要小。
本轮牛市是一轮杠杆牛市,两融资金与场外配资资金高达3.6万亿元,而且杠杆率高低不一,股市突然之间暴跌,融资客处于极度恐慌之中,很多投资者虽然选择追加保证金,没有出现大规模爆仓,但即将面临被强制平仓命运,据中国基金报,民间配资盘岌岌可危,配资公司接近90%的客户已经达到预警线,这意味着下周如果市场再继续暴跌,市场中传闻的血洗配资盘的谣言将成为事实。显然中国股市只是出于悬崖危机边缘,还没有到大家竞相破产痛哭的时候,还没有到股市暴跌出现金融危机的时候,但无可否认,如果管理层秉承市场化原则,中国股市一旦再次暴跌,多杀多的惨剧将从此大规模展开,甚至一发不可收拾,出现系统性金融危机并非杞人忧天。
虽然场外融资在规模和杠杆率方面不是很透明,但市场共识是1.5万亿元左右,杠杆率是3-8倍左右,一旦爆仓,1.5万亿元资金将瞬间灰飞烟灭,将对整个社会造成巨大震荡,甚至波及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因此短期让股市稳定运行就是一项迫切任务,而股指出现暴跌,投资者信心丧失,没有一剂猛药难以起死回生,证监会层面并没有多大利好可以发布,这个重任就落在央行身上,反正中国央行独立性总是欠一点,既要救经济也要救股市,降息之外顺便定向降准,目的就是减少对银行板块的负面冲击。
但是央行降准降息就能拯救与中国股市于水火吗?首先我们要分析本轮股市暴跌的根源,正如证监会发言人指出那样,本轮股指暴跌有自身涨幅过大因素,既然涨幅过大,那么估值就偏高,以创业板为例,市盈率一度达到200倍,这是那个市场都无法企及的高点,也有去杠杆化对市场构成的冲击,尤其是对场外配资资金实施一刀切的做法,其次是新股因素,最近两轮融资不仅数量不减,而且均有超级大盘股,市场冻结资金超过10万亿元,融资规模在千亿元级别,即使在市场连续暴跌下,证监会依然公布28家新股发行,当然也有市场对央行没有降准担忧货币政策转向,正是多种因素集中出现,才让市场出现非理性多杀多。因此央行的货币政策只是股市下跌的一个外在因素,而不是充分因素,故央行货币宽松救股市不具有针对性,是治标不治本,只能让股指短期运行有所改变,而不会改变中国股市长期运行轨迹,甚至连短期运行轨迹都不一定能够改变。要改变中国股市长期运行轨迹,还的依靠中国股市政策出现更多改革,股市制度完善才是决定股指中长期运行的内在因素。
那么影响中国股市中长期运行的因素是什么呢?那些制度需要完善呢?
首先是新股制度必须改革,尤其是目前批量发行制度,对市场短期冲击是非常之大的,再者也不能竭泽而渔,融资规模融资数量必须得到控制,新股发行不能凭借新股恶炒因素来判断新股需求旺盛,那就是一种虚假旺盛,而不是市场真实需求的反映,不顾及增量资金和二级市场承受能力,盲目扩大供给,市场要中期走好几无可能,本轮暴跌虽然说不能全部归结于新股扩容的压力 ,但是新股扩容的压力绝对是推波助澜者,加大了市场调整压力,6月份两波新股冻结资金高达11万亿元,融资达千亿元级别,放在哪个市场都是难以承载的。笔者认为每年新股发行不应该超过200家。 同时按照均衡原则,每个月发行15-20家新股。
其次是退市制度必须得到落实,一方面新股闸门打开,新股源源不断供应,上市公司总家数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退出机制形同虚设,造成短时间内扩容大规模增加,新增资金与新增市值矛盾日趋尖锐,在美国虽然上市门槛较低,但退市门槛非常之高,退出机制非常强势,每年有高达6%以上公司被退市,上市公司保有量基本维持一个数量级水平,几十年以来没有多大变化,没有出现大规模增加,而我国15年只有两家公司被退市,存量公司以数量级扩大不断扩大。一个市场容量不可能无限膨胀,在进来机制方面难以阻挡,那么退出机制必须与进来机制相匹配,保持存量公司大致稳定。
三是减持制度必须规范,证监会发言人指出,要严厉打击违规减持,撇开违规减持不说,就是减持规模也是令人震惊,难以承载的,Wind资讯、同花顺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大股东及高管减持套现金额高达5千亿元,仅5月和6月减持金额就超过千亿元,波及A股2058家上市公司。这个对应数据超过了去年全年的2倍。更远远超过上波大牛市2007年的24.81亿及2008年的19.99亿,创下史上最大规模的高管减持潮。半年减持5000亿元,远大于IPO首募资金的数倍,笔者要问的是中国股市上市公司上市目的何在,是为了股权增值还是为了做大主业,是为了减持还是为了守业。笔者针对减持规模不断增大问题,依然倾向于修改现有制度,那就是上市公司每年减持规模不能超过实际流通市值1%,对超过100万元的一律上报证监会和交易所核准以后才能减持。
四是严厉打击股价操纵,本轮牛市典型特点就是以市值管理名义释放利好的股价操纵,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联合坐庄,均导致股价非理性暴涨,为以后股价暴跌埋下巨大隐患,是市场暴涨暴跌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市值管理名义操纵股价较为隐蔽,难以查处,那么就应该痛下杀手,抓住一个就重罚,按照有关规定上限处罚,并参照新的退市条例予以退市,让市场 主体觉得得不偿失,难以承受,对公募基金联合坐庄,由于处于法律空白,处罚难以实施,应该尽管修改规定。
利用央行货币政策维稳股市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只能延缓股市泡沫的破裂,对中国股市健康运行没有任何好处,只能暂时掩盖短期问题,虽然可能会让目前市场投资者逃避灭顶之灾,但是终究会另外有人买单而一贫如洗,因此要想中国股市走向理想的而健康牛慢牛,只能是对制度进行改革,一个是让违规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防止暴涨暴跌,一个是科学发展,主要是市值增加方面切忌大跃进,必须与新增资金相匹配,与市场承受力相匹配。而且新股节奏更应该常态化,而不是股市涨了就大马力扩容,股市跌了就小心翼翼,维持一种均衡最重要,维持一种常量最重要,这样就能熨平新股带来的市场波动。
最后说一句题外话,就周一和后续几天走势来说,笔者认为中国超级大牛市已经告一段落,突破前高可能几无希望,由于前几天暴跌,市场投资者开始出现恐慌,单边牛市思维已经开始转变,不排除周一或者以后几天利用反弹之际降低仓位,锁定收益或者是保全本金,所以抛盘不会很轻,市场大震荡非常难免,甚至大幅冲高回落走势也未尝就不会出现,因此操作上不会太过容易,还是谨慎为上,但原有持仓者可以谨慎持股待涨,新开仓者要严格保持仓位,切忌追涨。从管理层态度来说,新股扩容的压力有增无减,去杠杆动作不会停止,疯牛行情绝无可能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