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厘清城市发展边界


 科学厘清城市发展边界

陈柳钦

20年来,我国土地城镇化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一些地方在城市建设中出现“摊大饼”现象,特别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热衷于造“新城”,动辄规划数十平方公里的新区、新城。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课题组对12个省区的调查显示,12个省会城市,平均一个城市要建4.6个新城新区;144个地级城市,平均每个规划建设约1.5个新城新区。然而,由于缺乏合理规划,不少“新城”成为“空城”“鬼城”。

 回顾我国大城市发展轨迹,科学合理规划并不缺少,但“换一届市长就改一次规划”的痼疾,使原本设定的城市发展边界频频被突破,众多约束性规划最终成为白纸一张。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曾直言:我国城市建设无序发展,原因就是没有控制好开发强度,没有划定城市发展边界。

针对城市无序扩张的现象,2013年底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城镇建设用地特别是优化开发的三大城市群地区,要以盘活存量为主,不能再无节制扩大建设用地,不是每个城镇都要长成巨人,并将城市规划由扩张性规划向限定城市边界规划转变。20147月住建部和国土部共同确定了全国14个城市开展划定城市发展边界试点工作。首批试点城市包括,北京、沈阳、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厦门、郑州、武汉、广州、深圳、成都、西安以及贵阳。目前,试点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相关划界原则和方法已基本确定,20156月初,国土资源部土地勘测规划院专家透露,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在内的14个城市的发展边界划定工作将于今年完成,发展边界将作为城市发展的刚性约定,不得超越界限盲目扩张。此后,全国600多个城市也会陆续划定发展边界

     所谓“城市发展边界”,它不同于当前的城市规划,它是根据地形地貌、自然生态、环境容量和基本农田等因素划定的、可进行城市开发和禁止进行城市发展建设区域的空间界限,即允许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最大边界。比如,美国旧金山100多年前做的规划,就考虑了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目前人口也只有80万,并没有超过100万的边界。还有,英国伦敦5年前就宣布人口规划达到了极限,不再新增一寸建设用地。德国的宪法规定,每一个城市不要赋予太多功能。      

   城市发展边界至少体现在三个层面物理配置环境承载易居宜居。之所以要划定发展边界,重要考量就是限制城市发展规模,避免其无序扩张,尤其是“摊大饼”式的发展,从而鼓励“串联式、组团式、卫星城式”发展。其重要意义在于:促进城市转型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有利于节约用地和保护耕地;通过划定城市发展边界,尽可能地把自然本底守住。从一定意义上说,把城市发展边界明确下来,会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个新动力。

划定城市发展边界,这是一项对地方政府影响比较大的决策。城市发展边界一旦划定,城市规模即形成了物理意义上的边界,对于超出边界的用地,作为全国土地工作和新增建设用地的主管部门,国土资源部将不予审批。这意味着对地方政府十分熟悉的“土地换发展”模式,将被终结。

总之,划定城市发展边界红线,连同基本农田数量红线和生态红线,将成为未来耕地保护和城市发展不可逾越的“三条红线”。如是,今后城市发展就不能没有“边”了!

(作者系中国城市管理研究院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