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日记(二十一):无题


转眼间,大二即将结束,同学们过完这个暑假就要迈入大三了。大三年级,是大学本科四年中最关键的一年,很多关系到未来生活的重要选择,都必须在这段时期做出决定并有所准备。所以上个星期,我邀请了一批非常优秀的大四的“学长学姐”来给同学们介绍了一些经验,好让大家提前有个准备。

然而,我并不知道大家是否真的有所收获,因而今天下午又找熹雯和晓倩聊了一些相关的话题。但言语之间感觉她们对剩余两年大学生活的安排,甚或是未来的前程还是有些迷茫和担忧。我想其他同学或许也有类似的困扰,觉得有责任给大家提些建议。

首先,做事情一定要有始有终,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这一点我觉得熹雯同学其实做得很不错,她大一的时候因忙于班务而耽误学习,我本来推荐了她为“优秀班干”,却因为“平均学分绩”没达到学院的要求而临时换了其他人,心理一直对她有所愧疚。但是,她并没有放弃自己,而是辞掉了团支书的职位,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我想大家应该和我一样,都能感觉到她过去一年的努力和进步。她的成绩在班里虽然一般,但她却是班里唯一参加大英赛而有所斩获的同学。虽然名次不高,但是以她的基础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其他同学和学霸们是否应该感到汗颜呢?

其次,不要因为父母的期望,而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我大一做你们班主任的时候,你们一半以上的同学都还不到十七岁。但是现在,绝大多数同学都已经年满十八周岁了,不应该再像高中那样,仅仅是听从父母的安排。当然,父母的意见很重要,我们必须认真参考,但是也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安静的时候,问问自己的内心,将来到底想要过怎样的生活,能不能为之奋斗?能不能搏一把?

再次,不必因同学间的矛盾不和而感到灰心气馁。亲人之间也常常因鸡毛蒜皮的事而闹僵,更何况是同学和室友关系。所谓“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更何况你们是来自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家庭,生活习惯和性格自然大相径庭。在一起时间长了,难免会产生一些问题。千万不要因为和一些同学没处好关系,就认为和班里其他同学都处不好,从而不愿意与班里同学接触,养成一个孤僻的性格。也千万不要去讨好班里每一个同学,妄想和每一个同学都成为知己,这注定是徒劳无益的。

人生得一知己足已,你怎么能奢望五十个?

也千万不要认为如果没有讨好班里的同学,那以后自己和班里的同学关系是否就会从此淡薄?不会,从你们大学注册的第一天开始,你们的同学关系就已经缘分注定。即便大学期间有所冲突或矛盾,毕业若干年之后也能释怀。即便大学四年不讲一句话,同学关系也不会形同陌路。大家如果读过《平凡的世界》就会知道,田润生和郝红梅在读书期间,两人未曾有过交流。但是,在毕业之后若干年,二人见面并没有因为过去的“陌生”而感到疏远,只是因为生活窘迫而感到尴尬,但他们最终却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最后,我想说“笔杆子”很重要。在冷兵器时代,打造一样称手的兵器,你就可以行侠仗义了。但是,在信息时代和知识时代,你凭什么闯荡江湖? “笔杆子”就是话语权,“笔杆子”就是你的武器,它可以捍卫你的权益。李敖大师,除做了三年台湾立法委员,一生没有稳定的职业,却能靠“一支笔”行走江湖六十年!大学生不应该丢了自己的“笔杆子”,丢了自己唯一的武器!

今天的主题很乱,也没什么逻辑,只是即兴发挥,胡乱侃了一通,不一定正确,望大家一笑置之。

总之,无论决定将来要做什么,同学们有时间还是得多读点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