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需要从自然之道中得到启发(6月8日)


企业管理需要从自然之道中得到启发(6月8日)

 

关键词:企业管理  自然之道  

 

每一个改革者,都是多多少少会有些权力欲望的人,也都是多多少少会有些前瞻性眼光与责任心的人,都是对于现实的残酷与不如意痛心疾首,并试图改变现状的人。但总是会有人对改革深恶痛绝,因为会破坏既有规矩与制度,甚至会挡了自己的财路。

任何改革派虽然都会有短暂的风光,但都会同时树敌,都会遭遇保守者与旧势力的反攻。要说也有道理,比如改革必然要盘点得失,必然要放下脚步,甚至必然要杀旧臣树新威,也是必然会耗费时间去除旧布新的。

变革的时代造就改革派,这个时代过去,已经在台上的改革派又会成为众矢之的,是矫枉过正还是适可而止?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被拍在沙滩上,同时曾经的后浪又变成前浪,被紧随的后浪拍倒在沙滩上。这原本就是非人力所能扭转的客观规律。

每个人所能展示的时间与舞台本来就有限,只有抓住并形成自身资源才是有价值的。

当你处在两极中的任何一端,就不会有方向感的迷失。人是需要让自己处在别无选择的境地的。其实这个世界原本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所设定的方向、目标、途径以及方式方法的重新微调问题。而决策本身就是分清主次轻重缓急,并确定具体策略、方法技巧以及用人、管理机制和业务流程等因素。

 

既然谁都无法避免资金浪费,既然谁都无法确保成功,既然前途总是有那么多的不确定性,那么就需要迎着不确定性前行,即使面对失败都要坦然面对。

有些领导喜欢独断专行,有些客户趋向于最终否定专业智囊的意见,而一意孤行地选择自己既定方针,专业人士对他们而言仅仅是工具,既然自己花了钱,就有理由怀疑那个团队所作出的一切——出发点、优劣、成本与利润率等问题,这其实是高度缺乏安全感的选择。

通常越是高层,动手实操的机会越少,而越是基层,在方式方法与技巧方面的要求越高。请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付出比较高的成本是自然的,而成本高必然需要其有过人之处,如此才是“物有所值”。

当客户或者领导把下属单纯地当成工具,照令执行,那么不仅没有发挥出资人所应该得到的正常回馈,反而会陷入职责不清、激情不够、绩效不良的恶性循环。所实现的都是最高领导个人梦想,所采取的都是出资人既定思路与方针,而对市场的客观情况难以形成真正的呼应,造成忙的忙死,闲的闲死的状况。

 

从另一角度,作为专业人士,你没有成功地说服领导与客户,是你的功力不够深、视角不够高造成的。俗话说“功夫在诗外”,专业人士只有把专业术语说到让外行人都很明白的程度,才叫专业;唐代的白居易,在写完了诗之后,读给普通老百姓听,目不识丁的老太太能听得懂,给自己才算及格。

你的表达有多少是必须要有的专业呢?有多少是涉嫌卖弄而并没有把客户当回事呢?客户要的是药到病除的效果,而不在乎药的配方与剂量。

客户给你钱,不是要你来上课的,是要你来解决问题的,除非TA是希望从你这里学到技术,去做执行的,或者你本身就是做培训,教别人理论、技术、专业与方法的。所以好为人师可以得到别人的尊重,但所得到的也仅仅是尊重——更多的程度是在敬而远之罢了!

 

贾春宝

2015年6月8日星期一

 

电话:13301122671,(010)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t.sina.com.cn/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浪网专栏 http://blog.sina.com.cn/beking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