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干部要有“平常心”
常言道,做人要有平常心,要看淡一切。党员干部亦要始终保持一颗“平常”之心,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不投机钻营,不搞小圈子、小团体,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追名逐利。但是,有些干部,包括一些年轻干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工作上懈怠、拖拉,满足于“老婆孩子热炕头”,认为自己已看透一切,看淡所有,还美其名曰“平常心”。这样的想法、做法,不仅要不得,还不利于工作推进、事业发展、个人进步,必须切实加以克服。
“平常心”不是不要“进取心”。开拓进取,创新创优,是事业发展的助推器,更是做人为官之根本。一个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必须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进取争先、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绝不能借口“没有关系”、“不想钻营”而丧失干事创业的激情,混日子,等要靠,那样不仅不能将工作干好,也会在无形中消磨自己的意志。然而,在机关中有少数干部,包括一些年轻干部,不求上进,热衷于聊天玩乐交朋友,还自欺欺人地认为,工作干得再好,领导也看不到,不想付出太多,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少年老成。一个连工作激情都没有的干部,不可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也难以成为让组织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干部、好公仆。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要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一样充满朝气,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进取心,绝不能暮气沉沉,更不能无所事事,不干正事。
“平常心”不是不要“责任心”。 责任重于泰山。在其位,谋其政,担其责,是党员干部的素质要求。党员干部从选择了这一职业那天起,就必须牢固确立强烈的责任意识,要勇挑重担,敢于负责,特别是要有攻坚克难的责任感、使命感,绝不能满足于、停留在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有些干部错误地认为,反正上有领导,下有员工,遇到困难和问题,自己没有必要太上心、太认真,不想多问事,不愿多担责,习惯于推、让、躲,还自我安慰要保持“平常心”,这其实是不想负责、不愿担当的典型表现。毫无疑问,不负责任的干部,不是好干部;不愿担责的干部,必须受到问责。各级各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使命、勇担重责,并且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团结带领干部群众将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好、做出成效。
“平常心”不是不要“为民心”。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的党员干部,必须注重培养自己的民生观、群众观,要经常性地站在群众的立场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不能认为自己没有天天接触群众,也没有群众经常性地找自己办事、反映问题,只要把自己该做的业务工作做好就行,自己本来也就是个平凡的公务人员,无需事事都去替群众考虑、为百姓着想,久而久之,就会与群众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便会如影随形,当自己做了更大的领导时,也就会习惯性地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了,不能始终与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干部要始终以百姓之心为心,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面对群众,不能带着一颗“睡着”的心。
干部,干部,是靠干出来的。而要把事情干好、把工作做好、把人民服务好,必须始终保持强烈的进取心、责任心、为民心,始终践行“三严三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事业观、群众观,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将平常工作做到不平常,也才能真正保持“平常心”待人律己、成就事业。
(倪洋军)
也谈干部要有“平常心”
评论
2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