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替考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高考替考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万万没想到,2015年高考第一天,最热的话题不是语文作文试题,而是一场替考卧底大戏:7日,《南方都市报》以记者卧底替考组织参加高考曝光跨省团伙为题,报道了有团伙组织在江西实施高考替考事件。随后,江西省教育考试院称,涉事的一名考生承认替考。

媒体记者卧底替考组织并报警协助警方揪出枪手,此等情节可谓惊心动魄。但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与之前高考临近,教育部会同中宣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安全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保密局、武警部队及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采取四项措施,整肃考风考纪的消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今年这个史上最严高考蒙受了羞辱。

既然国家年年整治高考替考行为,却又为什么年年有人顶风而上?有人认为,根本的问题还是法律缺位,因为没有替考罪,所以造成了枪手违法成本极低、收益却很丰厚的尴尬局面;也有人认为,更应该打击的是买家,因为没有高考作弊买家,就不会有卖家市场,所以建议《刑法》设立参与考场舞弊罪,以此来杜绝考场舞弊现象的发生。

然而笔者却以为,再好的技术和制度也都会有漏洞。大家在讨论中忽略的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江西的这次高考替考案并非是枪手一个人在战斗,也并非是买家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有着一个牢固的利益链条战斗群体。试想,如果没有当地有关部门内部人员参与到替考中,为替考者提供办理学籍、身份证、准考证的便利条件,为替考者放行,一个枪手或者买家又怎么能完成如此高难度的动作?

如果说,去年被查处的河南替考事件,主要是由学生家长和替考组织以及个别考务工作人员合谋而完成的话,那么江西这次高考替考事件所波及的范围则已有了明显的新突破::上线告诉替考枪手,由于系统内信息和枪手面孔、所出示证件一致,考场查不出来。替考组织声称可以凭空造一个不存在的人的完整信息,包括学籍、身份证、准考证等。由此可见,这并非常规意义上的监考战线失守,而是一场极其复杂的里应外合攻坚战。

众所周知,学籍、身份证、准考证的办理是十分严格的,为何这一组织却可轻松办出来?设若没有内鬼,替考者由何以能够突破层层防线而会有可乘之机?替考难防,难的不是技术升级、制度完善、法律到位,而是难在人心、难在操守、难在守责。在防止考试作弊上,近年来各地的技术投入在不断增加,但却并未完全遏制替考的蔓延,所反映出来的决不单是防控体系的漏洞,而是监守自盗的猖獗、权钱交易的疯狂。

2014年河南替考案中,替考的枪手学生和找人替考的学生都受到严厉惩处,可最终卷入这起事件的当地教育部门官员,却没有一个被开除被审判的。难怪教育系统中监守自盗者会这般地猖獗,难怪史上最严高考也会上演权钱交易的疯狂,当连考试的组织者也丧失了最基本的底线时,就是增添再多的新设备、建立再多的新制度,又有何用?

刚刚出来的报道说,江西替考案中已有5抢手落马,言里言外无不洋溢着大捷般的欣喜。然而对于此等喜讯,笔者却骤然生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愤懑:不把考试部门当做调查对象,你们这是在唬弄鬼吧?!

(李吉明201568日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