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常态化长效化
陈柳钦
传统城市管理以政府作为唯一的城市管理活动主体,在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上,表现为权力控制、行政命令、制度约束是主要手段,如“以罚代管”,管理的非人性化相当突出;在管理的范围上,偏重于经济建设领域,而很少顾及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导致城市发展财政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质量差、公共管理成本过高、管理效率低下、不能对外界的变化和市民的需求做出灵敏的反应等等问题。
传统城市管理无法应对当代越来越多的城市问题的挑战。今天的人们在沐浴现代城市文明的同时,也越来越感受到城市化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交通拥挤、贫困、失业、社会不安等等城市所特有的“病态”、弊端和丑恶现象,我们可称之为“城市病”。传统城市管理者在认识上往往把这些归结为建设的问题,一味扩大建设,而没有意识到城市管理水平的滞后和管理效率的低下;在方式上则往往习惯于对薄弱环节进行突击性的整治,缺少全程性的管理规划和日常控制,缺乏城市管理的长效性、系统性。
城市管理者特别是部分领导干部身上“不严不实”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疏于学习,学用脱节;信仰缺失,精神迷茫;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为官不为,不敢担当;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组织涣散,纪律松弛;办事拖拉,执行不力;谋事不实、抓不到点;创业不实、疏于管理;做人不实、拉帮结派;等等。这些“不严不实”突出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城市管理领导干部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严重制约城市改革、发展、稳定、民生各项工作。
现代城市管理正在从“经济主导型”向“经济、社会、环境共同主导型”转变,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从外部到内部,从物质到精神,从动态到静态,多层次、分系统、纵横交错的巨大网络。现代城市管理的任务,就是要解决城市在经济、社会、环境力一面表现出来的当前差距与追求目标之间的强烈反差以及各种各样的城市问题和城市病,这意味着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管理,是要通过各种有效的管理手段,使得城市形成经济繁荣、社会公平、生态平衡的状态,由此而获得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城市管理是城市运转的根本动力,只有通过科学的、有效的管理,才能推动城市各个系统的正常有效运转。“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管理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推进现代城市管理常态化,长效化,有利于提高城市管理干部履职能力,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城市管理向现代城市管理提供坚强保障。
城市管理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刻认识“三严三实”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深入查摆“不严不实”问题,深刻认识“三严三实”是修身之本,做到忠诚忠实,深刻认识“三严三实”是为政之道,做到干净干事,深刻认识“三严三实”是成事之要,做到担当担责。要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与城管工作紧密结合,把依法行政、为民服务、提高群众满意度贯穿城市管理的全过程,摒弃陈旧落后的管理理念,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将“风清气正、担当尽责”写在城市管理队伍旗帜上,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自觉做到心中有党不忘恩、心中有民不忘本、心中有责不懈怠,进一步提振敢当善为的精气神,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为适应现代城市管理新常态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城市管理领导干部结合城市管理地方实际,坚持以上率下、坚持问题导向,对照“三严三实”标准,以打造一支好的城市管理党员队伍,建立一套好的城市管理工作制度,构建一个好的监督机制,培养一种好的思想和工作作风,搭建一座好的服务沟通桥梁为目标,强化服务功能、创新服务载体、改进服务作风、提高服务能力、完善服务保障,全力推动城市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城市管理工作的全面提升,打造城市管理领导干部“平时能看得出来、关键时能站得出来、任务面前能拿得出来”和“忠于职守、勇于担当、创新举措、务实进取”的全新形象。
总之,城市管理领导干部要围绕“三严三实”要求,树立“效率、效益、利益、价值”城市管理理念,坚持“严”字当头、坚持“准”字着力、坚持“实”字打底,凝心聚力,脚踏实地,立足职责,管控到位,忠诚履职,确保城市管理工作无差错、无漏洞。要提升标准,精细管理,加强监督,严格考核,抓住城市管理工作重点发力突破,用现代城市管理的效果检验“三严三实”的成效,为城市建设注入新动力。
(作者系中国城市管理研究院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