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开发中价值如何实现?——基于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


旅游资源开发中价值如何实现?——基于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
旅游资源开发不仅是一种技术行为、经济行为,也是一个社会工程。它的顺利进行有赖于以知识、信息、创意为核心的资本,同时也需要外部条件的支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信用体系、制度设计、实体经济。
(一)信用体系
以人的心理取向为基础的社会信用制度的普遍建立,是走进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的重要选择。如果说广义虚拟经济比任何其他形态的经济更容易出现经济泡沫的话,那么信用制度就是最重要的防火墙了。旅游资源开发涉及众多的利益主体和资本要素,关联多个行业部门和产业领域,时间和空间跨度较大,信用体系建设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旅游资源开发实践中,因信用缺失而导致的圈地现象、烂尾工程、恶性竞争、游客投诉乃至群体冲突层出不穷,这在新型商业模式和产品业态中表现更为突出,如分时度假、养老投资项目。为了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提高旅游资源开发综合效益,应坚持宣传教育与制度规范并重、褒奖守信与惩戒失信并举、行业自律与行政监管相结合的原则,以建设覆盖政府各有关部门的联合征信系统为切入点,以信用奖惩为重点,以信用品牌为载体,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加大部门协作配合,强化市场监管,注重行业自律,加强社会监督,逐步构建由旅游信用政策、旅游征信、旅游信用奖惩及旅游信用文化在内的旅游信用体系。
(二)制度设计
以信用为基础的经济活动只能依托在制度之上,公共政策和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更显著。任何公共政策和制度的制定必然形成信息态,它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整个经济之外,必然和已有的经济形成二元容介态。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国内旅游产业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制约旅游资源开发的瓶颈问题已经由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人力资源转变为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政策法规。为此,各地积极通过设立旅游产业综合改革试验区、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旅游改革示范区等方式推进制度创新,为旅游资源开发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进一步释放旅游产业潜能。例如,云南省在《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基础上,于20095月正式启动了旅游产业改革发展工作,省旅游局更名为省旅发委,争取了旅游项目建设用地、部省合作、边境旅游异地办证等配套政策,推进了跨境旅游、企业改革、投融资机制改革、旅游循环经济、旅游与城乡统筹等五个专项改革试点,对于增强发展动力、激活发展活力、优化发展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实体经济
广义虚拟经济发展中应处理好虚拟与实体的关系,最大限度地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广义虚拟经济的虚拟部分即使再风光,它也只能依存于实体经济这张“皮”上,否则就容易出现以房地产为代表的泡沫。旅游资源开发是依托景区进行的,涉及旅游住宿、餐饮、交通、娱乐、购物、中介等产业要素。在旅游资源开发涉及的经济形态中,既有实体形态,又有虚拟形态,是实体形态与虚拟形态的有机结合。同时,旅游资源开发主要是第三产业,但又与第一、二产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农业观光园、工业遗产旅游、旅游装备制造业就是典型的例证。因此,旅游资源开发中一般不会遭遇像炒卖兰花那样的泡沫,出现整体性的行业危机。但值得警惕的是,由于旅游资源开发与房地产、艺术品等有密切关联,应加强监管和防范工作(来源:李庆雷,暴向平,肖洪磊.广义虚拟经济视阈中旅游资源开发理论新探.《旅游研究》,201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