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王林因何能“猖狂“这些年


 
7月16日下午,江西警方证实“大师”王林因涉弟子“邹勇遭绑架杀害案”被抓。早在2013年,王林被曝出多个猛料,包括其与政商界人物暧昧不明的交往,以及涉嫌多起违法犯罪行为等。王林与邹勇的明争暗斗,也一度引起社会关注。(据凤凰网)
“徐才厚的违纪违法活动对部队建设的损害是全面的、深层次的”,要求彻底肃清徐才厚案件的影响,“把老红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恢复好、保持好、发扬好,把部队搞得更加纯洁巩固”,并“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牢牢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特别是员干部更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绝不能有丝毫含糊”。
王林是否像英国金融时报说的那样,是游走于中国体制缝隙里的狐狸,暂且不论。说王林之前,笔者想到则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视察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徐才厚当过政治部主任的16集团军的那番讲话。此间,固然被外界认为是习主席在传递一个重要讯息,就是中共对于徐才厚个人和军队是区分开来的,并没有因为徐才厚出了问题难为其过去待过的老部队,习主席是“以行动安抚军心,这个方式是非常有智慧的。”
同时,习总苦口婆心的一番讲话,在体现出中共依法治国、依法治军决心不动摇。按照人民日报评论另一名高官令计划被批准逮捕后的说法就是:共产党与腐败水火不容。
原因是,令计划的所作所为,完全背离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严重违反党的纪律,极大损害党的形象,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彻底查处令计划严重违纪案件,彻底肃清令计划造成的恶劣影响,对消除党内隐患、严肃党纲党纪、净化党的队伍具有重要意义。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坚决清除害群之马,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也是全党同志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
然而,笔者今天行文,说的却并不是这些,而是在看到华西都市报20日称,与原广东省常委、原副书记兼省政法委书记朱明国的相交甚好的“大师”王林,求助朱明国遭到拒绝后称,自己并不恨朱明国时,也想到最近关注的青海花宝蜂业公司的厂房与职工宿舍楼,被青海省西宁市政府,包括国土局“一地二卖”,在花宝蜂业不知情的情况下,又将土地卖了青海宗业地产公司引发的诉讼官司。而在这里将花宝蜂业案与王林案放在一起,是因为见到《法制晚报》的另一篇报道《民企厂房遭强拆保安被扔荒野》。
关于花宝蜂业遭强卖一案,据法制日报旗下的法治周末报道《西宁市政府一地二卖两次成被告 国土局称程序合法》。然而,笔者却将西宁市政府的这种宁可丢掉政府公信力的行为,看作是一种“小偷”或者“强盗”行为。
也就是说,包括王林“雇凶”杀害其弟子邹勇一案,及发生在苏州的《民企厂房遭强拆保安被扔荒野》,和青海花宝蜂业当前遭遇,都属于一些人将公权力玩弄股掌之中的结果。说到底,还是权大与法大问题。不只是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有权不适,过期无效”的缘故,还是其它。按照人们当下的习惯看法,包括王林之流认为,法律是狗屁,高官才是法律的实际控件者。只要掌了权力资源,就能在体制的漏洞罅隙中穿行自如,大享其成。
当然,不只是王林之流这么认为,包括最高层官员周永康、徐才厚、苏荣、令计划等成为副国级的高官在内,用自己享有的权力,将驾驭于法律之上,视法律为粪土时,或也是这样想的。显然,习近平主政中国后,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但是,中国社会即已形成的公权力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的系统性陈年老病,一时肃清却并不是这么简单,比如苏州民企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遭强拆并将看管企业的保安扔至荒野,及青海的花宝蜂业的厂房与职工宿舍楼同样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西宁市政府,包括西宁市国土资源局强征、强卖给其它地产商违法行径,无不凸显了一些行政部门及官员将权力驾驭法律之上的嘴脸。
这种嘴脸,及权力的嚣张,在民间智者看来就成了:“你跟他讲道理,他跟你耍流氓;你跟他耍流氓,他跟你讲法制;你跟他讲法制,他跟你讲政治;你跟他讲政治,他跟你讲国情;你跟他讲国情,他跟你讲接轨;你跟他讲接轨,他跟你讲文化;你跟他讲文化,他跟你讲老子;你跟他讲老子,他跟你装孙子!你跟他装孙子,他跟你讲道理”的荒诞俚语。
回归到今天的主题,王林之所以由一个劣迹斑斑的街头混混,长期走红,并笼罩在众多官员、明星、商人的光环之内,是因为王林在适当的时候,寻租到了权力的保护,像滚雪球一样,聚敛到雄厚的财富的结果。至于王林身边层出不穷的明星佳丽,只不过是其敛财和宣泄兽性的工具罢了。也就是说,不知从何时起,权力已成为了中国社会最硬的硬通货。权力不仅支配主要的社会资源,还是真理的裁判者。不仅学界有人这么这么说,连低层普通百姓也这么认为。因此可见,王林利用其机巧结交上官员,才是其发达的关键。
给英国金融时报撰文的评论家杨俊峰,在仔细探究王林的经历后称,王林发达的最关键转折点在于,成功地“俘获”了原江西省公安厅厅长丁鑫发,由此叩开了他打入官场的大门,完成最关键的原始积累。由此便一通则百通,奠定了后来的王林神话的根基。总结起来,王林成功的要诀在于,俘获一个官员后,不仅利用这个官员的地位和权力为自己直接牟利,还借此巩固和放大自己的光环,尤其利用这个官员而结交更大的官员;而高官则是无意识地成了王林塑造自己光环的道具和大旗——其实在中国的各行各业,都往往把与高官的合影作为其重要的形象资本。
有了官员和权力直接或间接背书后,在众口相传的共振、叠加效应下,加上王林精于包装夸大的“经营”天赋,大师神话才越来越耀眼,才有大量名人和商人攀附。在王林所依附的生态链上,官员尤其是高官仍位居最顶端,而王则利用其机巧吸附在这些官员身上,构成食物链的第二级,下面依次是名人、小官、商人。
继而,如果说各路名人结好王林主要因为王的名气,那么商人包括低级官员的攀附则主要看重的是王林的权力资源。导致王林大师现形的“关门弟子”邹勇,便是典型例子。他之所以愿意不惜重金结好王林,根本原因其实并非是仰慕王的神功,而是王林的官场资源。王林官场资源确实也给邹带来过巨大的利益。后来邹勇能够结交上原铁道部长刘志军,并申请赣西电煤大货场项目,聚敛到大笔财富,就是典型的例子。
至于发生了邹勇被沉尸潘阳湖,王林锒铛入狱,则是典型的狗咬狗,与黑吃黑的真实写照。至于这种写照与某些抑郁症官员自杀,被怀疑是保护更大的贪官,而换取这些大官保护其家人安全,并一辈子锦衣足食的可比性。而需要另说着。在杨俊峰看来,王林与早前曝光的一些游刃官场的所大师的相似规律取决于,这些所谓大师与官员关系的密切程度以及官员权力的大小。由此,与具有强大背景的王林等大师的大手笔相比,那些没有什么权力背景的民间“野生”大师,所干的都只是小儿科般的“小买卖”,所蒙骗的只能是底层无知百姓,而王大师却还每年都斥巨资对贫困家庭行善。他的这种做法,与当下中国一些为谋取更大利益的商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各自的包装不同罢了。
也就是说,中国社会之所以孕育出王林这样的病态的奇葩。并让其像滑溜机敏灵活的狐狸,在体制的漏洞罅隙中穿行自如,大享其成,事实上是缘于中国社会所形成最为重大的系统性陈年老病,即:公权力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只要权力的魔力仍漫无边际,类似王林的大师及其神话就仍会在中国不时产生。杨俊峰的说法,其实,在笔者关注青海花宝蜂业厂房及职工宿舍楼时,也想到了一些,只是没有这么具体罢了。诚如花宝蜂业的董事长张敬群给笔者发来短信问,今天是他的花宝蜂业遭此遭遇,那么,接下来会是谁呢?显然,这个问题,很少有人能够准确回答。(文/梁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