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


分析

下班路上,志刚总和我分享了他对于速度的想法。

某公司的众筹商业地产项目承诺的年回报率是6%,以6年为一个周期计算。如果从摘牌到建设完成是24个月,4年的经营期就要背上6年的利息成本,意味着运营项目要承受9%的回报才能平本,原本每年6%还算可以,到了9%就有点儿吃不消了。

换到普通的公司,如果36个月建设和招商期,项目运营的另外3年就得承担12%的成本了了;再加上项目不能满租、免租期等因素,其实6%的压力也并不轻松。

郭总分析道:速度还是很关键的,大家配合默契,减少规划、建设、招商时间,延长了商业的运营期,意义还是很大的。正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先机

从逻辑上讲,商业地产只有先发优势而无后发优势——在一个布局完成的地段再用同样的业态进入,面临的就是血腥的拼刺刀。

商业地产在布点儿时期,从规划、招商、摘地、建设都突出一个快字,虽然在品质、服务等方面存在不少缺憾但总体评价还是收获更多、更大。

能够直面竞争,并勇敢地取胜当然令人钦佩;与战争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是高手一样,通过差异化、通过细分与竞争对手分市场的大饼是高招和胜手。

在直面竞争时,速度就更关键了——争夺同一个山头时,谁先抢占了山头谁就有优势。在商战中,能够率先赢得顾客心智空间的意义恐怕甚于抢占山头。

在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2015年,创业的同质性非常强,要想在同类创业中杀出来,速度也是重要的因素。

平衡

速度很重要,平衡仍然是最终的追求——如果以牺牲产品质量或服务品质为前提,速度不要也罢!

经过了黄金十年的房地产,速度不是最重要的要素了,给大众提供更贴切、更舒适的产品和服务更有意义。

几乎所有工作都有速度或者是速率问题,这还是成本问题;谁能够在同样的时间里提供更多、更优、更贴切市场的的产品,谁的胜算更大。

平衡之下的速度还是取胜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