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P2P的发展历程


回望P2P的发展历程有人说,2014年的中国P2P借贷,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有人说,政府的普惠金融政策一出,P2P创业迎来了春天;也有人说,未来两年,P2P行业大洗牌,99%的平台将面临倒闭……孰是孰非,大数据时代,还是让我们用数据说话。

  据网贷行业第三方平台——网贷天眼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P2P借贷规模整体扩大,但增长放缓。截至2014年底,P2P平台交易规模突破3000亿元,平均每个月近300亿元;可查证的平台1670余家,整体规模预计近2000家,较为活跃的200-300家;有28家平台融资近30亿元;全年跑路或倒闭的平台超过250家,涉案资金约60亿元;全年参与过P2P借贷投资的人数超过100万人。

  相比之下,2013年的数据分别是:P2P理财平台交易规模超过千亿;平台约1000家,较为活跃的100余家;有十几家平台融资近十亿元;全年跑路或倒闭的平台76家,涉案金融20亿元左右;全年参与过P2P借贷投资的人数超过30万人。

  从上面数字可以看出,2014年的P2P借贷,一方面是平台的融资规模、交易规模、投资人数都呈线性上升,另一方面则是平台的倒闭频率和涉案金额也让人触目惊心。那么,P2P借贷究竟有多大魔力,让众生倾倒?又让人望而却步?

  P2P(Peer to Peer)借贷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网络实现直接借贷,因此也被称为“P2P网贷平台”。最早出现在英国,2005年世界上最早的一家P2P网贷平台Zopa(Zone of Possible Agreement,即协议空间的缩写)成立,这种方式使两个互不认识的借款人和投资人通过网络达成协议,完成借贷,其过程不需要银行的参与。这种新颖、便捷、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一出现就吸引了众多关注。Zopa模式随后成为P2P借贷模板,在欧美兴起,并被迅速复制。英国的Funding Circle、美国的Lending Club 、Prosper等都是典型代表。

  2007年,中国第一家P2P网络借贷平台拍拍贷在上海成立。最初的几年里,P2P在我国发展一直不温不火。2011年,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元年”,P2P作为其中的“佼佼者”之一,迎来了大规模的发展。甚至,2014年,互联网金融也加入了双“十一”的狂欢。据和讯网有关数据显示,11月11日,全国P2P网贷日成交额达22.8亿元,刷新历史最高记录。该数据比10月的平均日成交额11.66亿元增加49%。相比2013年“双十一”,增加了506%。从人数来看,2014年“双十一”全国P2P网贷参与人数达16万人,较前一天增加4.32万人,环比上升34.27%,相比2013年同期增加了401%。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最为迅猛的城市深圳,当日,参与人数高达5.7万人,环比增加2.7万人。其中红岭创投单日成交量突破5亿元,创下中国P2P交易史上最大单日成交记录,占全国当日交易额近1/4。

文章来自理财资讯www.xinrong.com/zix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