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周薄徐令列入反面教材有何深意?
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通知,要求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习研讨中,以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为反面教材,聚焦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深刻总结反思,汲取教训、引以为戒,真正在思想上、工作上、作风上严起来、实起来。(新华网北京7月27日电)
关于中组部为何要把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列为反面教材的问题,人民日报7月28日刊发题为《筑牢私欲的防洪堤》的评论给出了答案:“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令计划,无数案例教育我们,一个人倘若掉进“欲望的洞窟”,私欲缠身、自我膨胀、利令智昏,必然进退失据、行为失范、胆大妄为,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正所谓,“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周、薄、徐、令等人身为国家领导干部,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而是背离党的性质和宗旨,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钜,以权谋私、因私乱政,因而说其是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的反面典型,一点也不为过。
也有人说,查办周永康,震慑的是山头主义和帮派主义;查办薄熙来,瓦解的是“文革”复辟势力;查办徐才厚,还原的是人民军队的浩然正气;查办令计划案,铲除的是封建宗法残余和身份血缘利益集团。而笔者则以为,将周、薄、徐、令等案列为反面典型,也更为深刻地揭示了贪腐肆虐性、家族性、集团性和隐蔽性,更容易让领导干部从中汲取教训,知敬畏、明底线、受警醒。
习近平总书记曾为领导干部算过经济账、法纪账、良心账,这 “三笔账”的核心,就是要让领导干部慎终如始,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弃非分之想。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习研讨中,中组部要求以反面典型为镜把自己摆进去,主要目的就是提醒领导干部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始终把宗旨意识牢记于心,干干净净做人,踏踏实实干事,自觉把“三严三实”作为修身做人、用权律己的基本遵循。
只有自觉把私欲的洪水约束在党纪底线、法律红线的堤坝之内,才能保护自己、保护家人,才能做到门如市、心如水,身外物、不奢求,由内而外构筑起抵御诱惑的坚强防线,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崇高品质和浩然正气。相信在这次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习研讨中,更多的领导干部能够从周、薄、徐、令等人身上剖析出问题的根源,弄清问题的实质,自觉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严”的品质、“实”的行动取信于民。
(李吉明2015年7月28日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