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的律政佳人


 “坚守良知,坚守道德,坚守法律,为正义而斗争,这是我们巾帼律师的使命。为此使命,我们常怀梦想。有梦想就有希望,就有动力,就有方向。这就是我们巾帼律师的人生梦、法治梦、中国梦。”
当我坐在徐州义行律师事务所的会议室里听到该所的女律师们朗诵上面这段话的时候,心中暖流竞涌。“坚守良知”——这是潜藏在彭城书院所有教授与学者内心深处的信念,如今在这里,在一群女律师的梦想里又一次得到了印证。真是“德不孤,必有邻”啊!
文人需要良知,律师需要良知,官员需要良知,商人需要良知……只有良知被唤醒的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公平与正义。“良知”是人本能的道德意识,但是在世俗的演进中,有人坚守,有人丢失.一个人人坚守良知的社会一定是大同与和谐的社会;一个良知丧失的社会必是一个道德沦丧,公德失却,纲常离乱的社会。
从文化的角度解释“良知”并非难事,然而要在生活中演绎出“良知”的内涵,让他人感知“良知”的存在却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这就需要“良知者”行为世范,正己化人,用仁爱之心、慈悲情怀、浩然正气以及甘于付出的精神把“良知”二字落实在一言一行上。这样的人世俗难觅,正如《弟子规》所言“俗者众,仁者希。”
幸运的是,在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在徐州律师界,一直有这样一个人,她铁肩担道义,仗剑为真理;她乐于奉献,热心公益;她认真履职,争创第一……她让我们看到“良知”的真意;她给我们树立“良知”的范本;她用自己的青春岁月写就两个大字:良知!她就是江苏义行律师事务所创始人、掌门人——朱静女士。
今年5月1日,彭城书院开坛七周年之际,《徐州日报》文化版上推出了该报记者刘苏关于书院的专访文章。朱静女士看完后深受感动,随即通过书院老师联系上了笔者。于是,我们在盛夏的某个黄昏,在书院的讲坛边,开始了一场关于历史、文化、道德、情操、责任、担当的对话。我发现尽管我们的职业相差很大,但是思想与意识又如此相近。我注意到眼前的这位女士,浓眉大眼,笑容满面,说话的节奏感很强,每句话都洋溢着豪爽,透出善意,充满着正能量。
当朱静女士知晓书院即将举办的女德研修班资金有些缺口时,当即决定资助一万元,解了书院的燃眉之急。书院师生深为感动,有一位学友双手合十,笑曰:“朱女士真是菩萨在世!”
  
因为朱静女士真诚的爱心,我与她,书院与她从此结下了善缘。随着了解的深入,对她愈加敬重与景仰。这真是一位具有菩萨心肠的律政佳人。朱静在创业伊始,甚至更早的时候,就非常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资助困难大学生、设立贫困助学金、资助困难家庭……她近年来所做的公益事业不胜枚举:
2000年9月,在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设立10万元“助学金”,解决10名贫困学子的学习生活费问题;
2002年,响应团市委的号召,连续三年每年资助贾汪区塔山镇10名贫困小学生每人的学费及生活费问题;
2008年起,已连续6年春节前到开发区大黄山镇老户人村资助75岁以上老人近70人,每人300元生活费;
2008年-2013年,积极参与徐州报业传媒集团的“爱心资助活动”,连续资助五名学子上大学,每人每年5000元学费,直至他们大学毕业。
2009年开始,参与徐州市慈善总会的多项爱心资助活动,总共资助10名3-10岁的孤儿,每人每月200元生活费;
2013-2014年,资助铜山区刘集袁庄村袁姓老人每月300元生活费,资助邳州燕子埠毛寺村老人张周氏每年5000元养老院生活费;
2014年9月,响应市妇联及“善行天下”爱心组织号召,资助丰县梁寨及邳州燕子埠两名失去双亲家庭贫困的女孩……
 
一系列充满大爱的善行,让这位“律政佳人”的仁爱情怀与道德良知释放到全社会。 她常说“我们的社会需要大爱,需要每一个人的爱心,需要良知和责任。现在我们事务所取得了这么好的业绩,更应该好好回报社会,这是一种社会责任感,更是我们作为社会一员,作为律师的责任和义务。恰巧又是这种有情有义的做法再加上较高的业务水准,让义行律师事务所能在法律服务的大道上越走越远。这也是义行律师事务所名称的由来,任何时候我们要坚守道德良知;坚持正义之行。”
  
“舍生取义”的人世间罕见,凭着良知坚守正义的人我们周围也不是很多。所以,一遇见朱静女士,我便心生欢喜。其实,她不仅是一位坚守“良知”的道德模范,还是一位有着“良能”的著名律师。在徐州乃至江苏律师界提起义行律师事务所的朱静可以说是无人不晓。从事律师工作近20年来,朱静女士认真遵守执业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成功地办理过近千起疑难、复杂、有重大影响的刑、民、经案件,免费为百姓解答咨询近万人次,深受客户的满意和委托人好评。
  
近几年来,积极为政府的三重一大工程及重大投融资项目提供专业法律服务。如为徐州高铁建设、三环高架、轨道交通建设等重大项目提供全过程法律服务;为徐州新盛建设集团城投债发行、徐州高新区投债发行、新沂市城投债发行、邳州市城投债发行、铜山区城投债发行等均提供了优质高效的专业法律服务一系列的成功,使得朱静不仅在专业领域及社会各界上拥有较高的知名度,更是专业领域拥有很高的美誉度。
朱静不仅自己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更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自己的“义行律师团队”带上了成功之路。她一手打造的江苏义行律师事务所,从原来的10个人现在已发展为60余人的律师团队,成为江苏第一梯队的律师事务所,苏北律师同行业中的佼佼者。事务所实行严格的公司化管理运作模式,全所上下一盘棋,步调一致打胜仗。朱静主任独创的“义行五大法宝”---模拟法庭、诉讼可视化、合同实训营、LTT沙龙、知识管理,为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及可持续发展力的形成更是打下了坚实的基层。
义行律师事务所在朱静的带领下先后获得了徐州市司法局授予的首届“十佳律师事务所”“五佳律师事务所”“律师行业省级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
 
而朱静本人也先后被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政法委、团省委、省经贸委等单位评为:“首届江苏省优秀青年律师”、“江苏省依法治企先进个人”。被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妇联、市司法局、市慈善会等部门授予:“徐州市首届十佳青年律师”、“徐州市第八届十大杰出青年、诚信青年标兵”、“徐州市首届十大杰出女性”“徐州市三八红旗手”、“徐州市最具爱心慈善行为楷模”等荣誉称号。
在取得一项项业绩的同时,朱静和她的义行律师团队还常年坚持从事公益事业:每年代理法律援助案件多起,为弱势群体免费打官司;设立云龙区妇女维权站,依法维护广大妇女的合法权益;设立“徐州市青少年维权岗”, 依法维护广大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与徐州慈善总会联合开展“慈善社区行”活动;常年开展义务送法“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的法律咨询、普法宣传,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在荣誉纷至沓来时,朱静律师宠辱不惊,依然固我。她说:“荣誉都是外在的,为了荣誉而付出就会丢失本真。人生最可贵的就在于无论处在什么时候都能坚持本心,坚守良知。”
 
“自信的微笑,源于对生活的洒脱,看庭前花开花落,我依旧是我,内心的角落有清风拂过,岁月如梭,我依旧信步生活……”
这是一位诗人朋友给朱静写的一首诗,字里行间充分表达出了朱静现在的状态和心态。无论作为一名律师,一名人大代表,还是一位普通公民,朱静无疑都是尽责和成功的—这就是这位“律政佳人”的人生境界!
 
行文结束时,想到元人吴莱的两句诗:“小榻琴心展,长缨剑胆舒。”这句话比喻刚柔相济,任侠儒雅,既有情致,又有胆识的人生境界,后人缩其句曰“剑胆琴心”。拿这四个字描述朱静女士,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笔者与朱静女士相识至今,温暖至今。因念其德,感其心,敬其人,遂述此文,以表心迹!贵阳刑事www.gzsif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