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如何拥抱移动互联网?


(《中国冶金报》2015年06月23日) 

       2014年,中国整体网民规模达到6.5亿人,其中移动网民为5.6亿人,渗透率超过86%。在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智能手机之时,钢铁行业在此方面的表现却差强人意。

  钢铁行业涉足移动互联网略显滞后

  据调查,在苹果手机应用商店(APP Store),与行业相关(剔除游戏类等)、能被检索出“钢铁”字样的APP(应用程序)有120个,按内容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资讯类APP,有105个,主要为用户提供钢材市场行情和供求情况,也包括公司宣传APP,如兰格钢铁APP,可以查阅资讯、行情、快讯、钢厂、期货、资源等,其中一少部分APP做到了内容订制服务;第二类为交易类APP,有10个,可以提供网上找货、下单等功能,服务于买卖双方,如中钢网APP,一般提供找现货、委托找货等功能,部分设有招标等。第三类是物流、仓储、ERP等,这类APP主要面向流程管理,如钢云APP,提供一些仓储流程服务。

  这120个APP样本统计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行业内互联网应用水平。首先,参与企业少,120个APP中有105个属于资讯类,这105个APP中有不少是一些软件公司做的APP模板,用于吸引客户,真正代表钢铁行业参与者的不超过40个,这也是钢铁移动互联网水平低的核心原因。其次,内容更新慢,以今年是否有信息发布为标准,120个APP中有80个是“死”APP,已经停止更新信息,在仅有的40个更新信息的APP中,除去部分APP用于公司门户宣传,剩下的都是面向第三方提供资讯和交易服务的。从下载更新情况看,这些APP仍属小众。第三,应用功能弱,如在40个“活”APP中,仅有一个APP使用了LBS(基于位置的服务),而LBS服务在其他领域APP中已经非常普遍。最后,这些APP的使用体验比较差,不少是比照门户网站或者电脑版网站来设计,界面一层一层,小小的屏幕上铺满了大量无用信息,未能体现出移动互联网更快捷、更人性的特点。

  钢铁行业对接移动互联须做到三个变革

  根据360《中国手机应用行业趋势绿皮书》,2014年第三季度,移动应用手机客户端的下载比例首次超过PC端,达到51%,用户应用下载行为向手机端转移已成定局,在未来,移动互联网将占据大部分流量。此外,移动应用上线量也保持快速增长,环比增幅超过30%。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已经逐渐从PC端转向移动平台,移动互联网发展已呈不可逆之势。

  与生活资料行业相比,钢铁行业要想实现“互联网+”将面临更多挑战,而移动互联网就是帮助钢铁行业做到后发先至。

  业内人士认为,钢铁行业要尽快对接移动互联网,需要做到三个变革:

  一是营销传播模式变革。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更加贴近用户、易于实现精准营销的特点,改变电脑版应用与客户关联不紧、信息靠推送等问题,凭借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将钢材信息随时随地推送至有需求的客户手机上,投客户所需,变被动为主动。这种变革更多是营销理念和客户理念的变革。

  二是管理流程变革。在小小的屏幕上实现整个业务流程,变复杂的层级式审批为扁平化的便利审批,将业务员从办公室、从电脑前解放出来,依托移动APP,完成审批、报表、销售订单、库存销售、车队互联,单据照相后台传递等流程,颠覆传统ERP,进而推动内部组织变革。

  三是增值服务变革。移动互联网在根本上解决了网络端到最后一米的沟通问题,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天生具有向万物互联的潜力与基础,凭借移动互联特有的“连接一切”的特点,有效集成物流、仓储、资金等服务要素,为客户提供闭环式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方有生命力。

  移动互联网已经涌现出多种“小应用、大平台、富生态”的成功案例,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钢铁行业也须紧密拥抱移动互联网,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