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or苦修,佛教该如何抉择?


 最近,“释正义”实名举报事件,使得少林方丈释永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少林寺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网民和媒体除了关注举报内容外,还翻出了释永信的旧账。多年来,备受诟病的除了方丈的作风问题外,还有少林寺的商业化问题。

受影视剧和小说影响,在国人的眼里,少林寺就应该是“清修之地”,僧人们要化缘打坐,苦修佛法,武僧也应该有一身的好功夫,可实际上与互联网和商业挂钩的少林却让大众觉得失望。“少林CEO办网站坐喷气式客机”、“少林寺烧炷高香最高10万元”此类新闻屡见不鲜。这种状况不止发生在少林寺,中国有很多宗教的道场都成为旅游景点,公众普遍认为这些地方只顾赚钱,早已不是“净土”了。但从某些方面来说,宗教日益商业化与科技化的发展趋势,也并非是一无是处。

1. 秉承入世思想,与时俱进

前段时间,一则 “我佛要你”的招聘广告火遍朋友圈,这则广告出自千年古刹华东禅寺。以最新的HTML5形式,招聘产品运营、APP运营专员、UI设计师、新媒体传播等八个岗位。

广告文案非常有趣而接地气:“樱花道场、健康饮食、现代化的办公环境,及善良智慧的小伙伴们。”“半月可在林中静寺松神经,半月可在都市work。”

寺院如此fashion的文案与佛教在人们心中的一贯形象产生了“反差萌”,引起了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热烈追捧。这则招聘启事发出之后,仅4天时间,华东禅寺就收到了来自全球的4000多封简历,其中甚至包括海外名校毕业生、给爱马仕等国际品牌做过策划的资深人士等。

这则广告不仅仅起到了招聘作用,而且提升了知名度,在一定程度上也颠覆了佛教在民众心中庄严肃穆、高不可攀的形象。

在当今时代,互联网信息传播已蔚然成风。佛教中人也早有互联网思维。加措活佛是当代新媒体最具传播力的智慧导师之一,也是“云端道场”和“家庭佛教”的倡导者。在常人理解中,参禅修佛讲究清净,远离喧嚣,而互联网却是最热闹、浮躁的地方,不过在我看来,无远弗届的互联网却正好是传播信仰的最好的场所。”在谈到互联网传播时,加措活佛如是说。

“大乘菩萨,发菩提心,以救度众生为己任,积极入世,不舍生死,不入涅槃,而修证层次高于声闻。”“大隐隐于市”才是入世修行的最高境界。与其将佛法高悬于庙堂之上引世人膜拜,不如与时俱进,使佛法顺应时代,开解人们精神上的困惑,学以致用。

2. 少林寺对商业化与O2O的尝试总体来说是成功的

就入世这一点上来说,少林寺做的很好。释永信接任方丈之后,少林寺就走上了商业化的道路。如今,少林品牌与少林文化已遍布全国甚至名扬海外。

而在互联网与高科技领域,少林寺亦是紧跟时代潮流:早在1996年,少林寺就申请了自己的域名;多年来,少林寺紧跟数字时代潮流, 网络论坛、授权游戏改编、开淘宝店出售少林周边产品、开通微博微信、开通网上O2O在线皈依服务等。

这些尝试都使佛教教义得到了很好的普及,极大地拉近了普通民众与佛教的距离,方便民众接触佛文化。比如在线皈依的形式,就使很多与少林寺相距较远的民众们不必跋山涉水不远万里而来,更不必经过繁琐复杂的皈依程序,也能成为佛家弟子。

释永信本身也乐于尝试高科技。他屡屡会见科技大佬,在各种场合使用高科技产品。更于2014年前往美国参观谷歌和苹果总部,就互联网与佛法的结合与对方进行深入的交流。

或许从20年前电影《少林寺》红遍大江南北开始,这条路就是注定的。少林寺的商业化与科技化,不只是少林寺的主动选择,亦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裹挟之下一路向前。

而对于这种形式,佛教中人也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万行法师:第一个做网站的寺院是少林寺,当时很多人诋毁它,哪个企业、组织都有网站。有人说我们炒作,可我们总是需要对外说话,寺院也始终要为佛门和社会做些实事。

慧可法师:“使用不同的工具都是一种尝试,但我们的核心是不变的,就是把我们佛教的善和慈悲传遍天下。”

3. 入世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出世

以前网上有一篇关注度很高的帖子,内容大概是说辽宁海城的大悲寺坚持苦修,保持佛陀制度。并且将大悲寺与少林寺的商业化拿来做对比。此帖一出,立即引起网友们的热烈讨论。很多网友认为大悲寺秉承了传统的佛教文化,是真正的典范,而对少林嗤之以鼻;但也有网友认为大悲寺是在作秀,一时间争执不下。

且不说大悲寺是否有作秀之嫌,单说两所寺庙所采取的不同修行方式,其实分别代表了佛家的出世与入世两种观念。出世观侧重于个人精神层面修习。而入世观则强调普渡众生,入世救世。

我们不能评论哪种更好,也不能说谁代表了佛教。对于这个问题,心地法门曾有所开示:出世与入世不二,万法唯心所识,能出世亦能入世。”

以前的少林寺,僧人们确实是名副其实的“苦行僧”,睡草席,托钵乞食,颇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之势。电影《少林寺》上映之后,掀起“少林热”,少林寺借势走商业化道路,不仅于自身有诸多好处,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入世救世”之举呢?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很多民众对少林寺的不屑也不是全无道理。过度的商业化使得很多怀着无比的虔诚与敬仰前去朝拜的的人们大失所望:“‘施主,交个香火钱吧。没带现金?没关系。和尚指了指pos机:‘刷卡也行’。这个流传已久的段子折射出的是太过入世而失却了精神信仰与佛教内核的悲哀。

济群法师说:佛教不只是出世的,也是入世的。但这种入世又不是完全不分彼此,而是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在利益社会大众的同时,保持超然的心态、独立的人格。如果没有这种超然和独立,想入世利益大众是不容易的,很可能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但愿佛教在科技化与商业化的同时,也能不忘初心。与时俱进的同时,亦不要失了敬意才最好。

文/东方亦落

本文版权归“云端话影”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