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军旅画家梁又铭


  苦难中的精彩:抗战军旅画家梁又铭国博画展令人感动

  每一幅画都是一个难忘的历史故事,

  每一幅画充满爱和恨,

  每一幅画都给观众带来无限的遐思……

  《他不重,他是我兄弟》,《严阵以待》(1939年)、《枪林弹雨》(1939年)、《笕桥八一四空战 1937年》、《南京八一五空战 1937年》、《南海鹰扬 1938年》……

  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抗战与文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馆藏文物系列展》。其中,“梁又铭抗战美术作品展”是系列展中唯一一个以个人名义命名的独立专题展,作品中既有写意的水彩画,又有栩栩如生的国画,还有一些抗战时期的速写,国博在展览前言中这样评价:“他用沉重的画笔描绘了日本侵略者铁蹄下的中国社会,将抗战中普通民众的苦难记下来,反映民众流离失所、尸骨遍野的社会现实,揭露战争的残酷与反人道本质。”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国博将其整理并举办专题个人作品展,是对梁又铭先生在抗战时期所做贡献的肯定,也是对梁政均先生捐献行为的褒奖。

  抗战军旅画家梁又铭的反映了中国空军与日军作战油画令人印象深刻,他以纪实手法表现了历次重要空战,如:保卫武汉空战、保卫上海空战、保卫南京空战、保卫重庆空战和保卫昆明空战等。给后人留下宝贵战争艺术遗产。“我们用梁又铭先生的作品做专题展,比较完善地概括和总结了国民党军中画家的抗战成果和贡献,”“梁又铭的作品弥补了1949年以来国博有关国民党战场文艺作品的空白,”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介绍说。

  此次展览共展出梁又铭45幅作品,梁又铭,别号爱莲轩主人,20世纪著名画家,广东顺德人。早年学习绘画,与其兄梁鼎铭、弟梁中铭并称“梁氏三杰”。抗战时期,梁又铭虽未执枪抗日,却以画笔为武器,创作了大批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史实画作,尤其是表现中国空军的艺术作品。他受英国现实主义戏剧作家萧伯纳艺术应与现实结合主张的影响,以类似电影特写镜头的俯视或仰视角度描绘飞机战斗的场景,以简洁、强烈的几何块面和线的对比,表现中国空军抗击日军的激烈场面,既反映了艰苦卓绝的全民族抗战,又展示了较高的艺术水准。

  据介绍,在创作过程中,梁又铭始终以写实为最高目标。每当空袭警报传来,他便不顾安危带着速写本爬上高处,在战火硝烟中画下所见,再用雕刻的飞机模型模拟当时的战斗场景,并绘制草图拜访当时参加战斗的将士,对出战机型、攻击队形、天气状况、飞行高度等一一求证后,才着手绘制作品。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于中华民族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这场关系到民族生死存亡的大搏斗中,中国的艺术家们也经历了一场心灵的震荡、情感的冲突和精神的洗礼。他们既饱受了内忧外患的煎熬,也释放出了巨大的艺术生命力,在中国现代史上写下了特殊而辉煌的篇章。他们将艺术与现实结合起来,倡导“为抗战而艺术”。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为他们关注现实、振奋民族精神提供了创作的源泉。梁又铭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之一,他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的伟大历史时期,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大义,创作了一批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美术作品,将民族危难、军民誓死奋争的历史画面诉诸画笔,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奋进取、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为后人留下了一个重要时代的记录和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据介绍,梁又铭一生的主要艺术成就,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所绘抗战史实画以鲜明的政治立场、生动的艺术造型描绘了抗战期间的历史画面,成为“以画证史”的重要素材;二是将传统中国画中较少人涉足的吉羊画发扬光大,并形成自己的特色。梁又铭被称为“史画画师”,以画人、画羊、画史著称。

  今天,抗战馆将梁又铭毕其心力创作的部分抗战画作展示出来,以飨观众。它们记录了一个伟大时代,也昭示了个人与时代、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苦难中的精彩,抗战军旅画家梁又铭国博画展令人感动,是一部生动而感人的爱国主义教育教材。

  有人评价梁又铭的画不光有“浩然正气”,也有“怜悯之心”。画的不是镁光灯下的英雄,还有底层百姓。“从他的画里,你能看到支前妇女做军衣的场景,少年为抗战捐钱的画面,还有逃难的群众。”“他把自己看作是一名史画家。他作画的原则就是要根据事实,他有时甚至研究敌方的飞机,还有作战的气候等等,”梁政均说。

  感谢梁又铭先生为后人留下史诗般的艺术作品,艺术要为时代而作,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变革时期,期待我们的艺术家创作深刻反映时代的佳作,梁又铭先生创作理念和艺术实践值得借鉴。

  蔡律   2015年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