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昭帝时的盐铁会议,是古代管制经济和放任经济的大争论。根据《盐铁论》的记载,两种思想截然对立:一派主张国进民退,打击奸商,治国要务实求利,扩大政府职能,对外弘扬国威;另一派主张民进国退,利权归民,治国要道义领先,缩小政府职能,对外以德服人。盐铁会议的争论焦点在治国之本,是国家以人民为本,还是人民以国家为本?在这种争论中,理论思辨需要接受实践验证,政策之争夹杂着学派之争,价值理性面对着工具理性,不同管理思想在“落地”的过程中剧烈碰撞,互相矫正。同时,政治斗争和思想演化表现出错综复杂的关系。《盐铁论》的意义,在于给后人展现出管理思想在战略实施层面的张力和应力。
在中国古代的帝制时期,针对政策失误、天灾人祸,皇帝往往要下罪己诏,以示自己对政治责任的承担。这种做法是从汉文帝开始的。文帝前元二年十一月,以日食为由下诏罪己,而且语气诚恳,情真意切,辅之以“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同时省减宫廷守卫部队,把多余的车驾马匹移交给驿站,由此开了一个很好的范例。此后的帝王,一旦要下罪己诏,无不以文帝为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