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学者市长”、“金融市长”、“重庆CEO”等诸多称号的黄奇帆,被传将赴中央任职金融高官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只是,这次的传言更加广泛。在官方正式任免通知未下发前,传言只是那些在股市中受挫的股民们一个美好期待罢了,既使是再懂金融,中国股市也不一定就是他手中的魔杖。
7月31日,题为《黄奇帆:金融的本质就是三句话》的文章在互联网中广泛传播。黄奇帆所说的金融本质三句话是:一是为有钱人理财,为缺钱人融资;二是信用、信用、信用,杠杆、杠杆、杠杆,风险、风险、风险;三是金融不是单纯的卡拉OK、自拉自唱的行业,金融如果不为实体经济服务,就没有灵魂,就是毫无意义的泡沫。
黄奇帆这三句话是在今年2月11日的重庆市金融工作会上说的。5个月前的语录,现在又成为媒体头条,无外乎是中国股市暴跌之后,媒体和股民希望捧个神出来拯救中国股市罢了。
媒体还披露,2015年6月13日,身为重庆市市长的黄奇帆在重庆大学“中国经济新常态与深化综合改革国际研讨会暨中国留美经济学会2015年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用讲了5个重庆故事,这5个故事几乎是他在重庆为官14年来贡献给重庆经济的全部。
而在台下的听众,有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肯尼斯·约瑟夫·阿罗,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莫里斯等一大批经济学者。赴重庆任职以后,有媒体称他是重庆当地少有的既懂经济、又熟稔行政操作的官员,被视为“重庆的CEO”、重庆经济总设计师。
黄奇帆自称推崇经济学中的供应学派。他理解供应学派理论几个重要特点:政府要保持较低成本的投资环境,促进企业较好地发展;放宽市场准入门槛,让各类大中小微企业竞相发展;形成同等国民待遇的市场,使各类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必要的时候,政府出资补助可增加就业的企业来稳定就业。
2005年,重庆的GDP增速还排在全国的第22名。2006年,排名前提了3位,排在第19名。可从2007年开始直到今年上半年,重庆的GDP增速排名,再未出过前五名。2010年黄奇帆正式担任重庆市市长以来,重庆拿了三个第二名(2010年至2012年)、1个第四名(2013年),2个第一名(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
重庆的GDP增速,引起了各界的关注。有媒体和专家分折认为,重庆经济高速发展,与黄奇帆个人不无关系,黄奇帆“开创了重庆模式”。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也曾经说,上海给重庆的一大贡献就是送来了一个资本市长黄奇帆。
2011年9月16日,欧洲外交事务委员会执行主任马克.莱昂纳德(Mark Leonard)等三位欧盟智库专家赴重庆与《重庆模式》一书的作者、重庆市委党校教授苏伟就“重庆模式”进行了交谈。针对为什么会出现重庆模式,什么是重庆模式、有哪些特点,重庆模式与薄熙来、黄奇帆的个人关系,重庆模式能否持续,唱红的内容是怎么确定的,毛泽东与邓小平谁更伟大,薄熙来与汪洋有什么区别等问题,苏伟作了一一解答。重庆市委党校主办的中国期刊在线网站当年9月18日公开了全部对话内容,不少网站纷纷转载。
苏伟对外公开表示,重庆模式的出现,离不开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市长黄奇帆的决定性作用。这两位精英像中共领袖毛泽东与周恩来的绝配组合,因此高明的创新理念能通过高超的创新操作,化为实践和现实。苏伟还说,重庆模式与广东模式大同小异。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风格有周恩来和中国元帅刘伯承“举轻若重”的特点,也有“诸葛一生唯谨慎”的特点;而薄熙来的风格有中共领袖邓小平“举重若轻”的特点,也有“魏征有胆敢作为”的特点。
实陆上,薄熙来在重庆以唱红打黑笼络人心,以GDP高增长制造政绩,年年接近20%的经济增长和超过50%的财政收入,并没有给“重庆模式”增光添彩,倒是留下了巨大的财政窟窿。重庆市政府以国企和民生的名义到处举债,利用包括重庆八大投资平台(重庆城投公司、高发公司、高投公司、地产集团、建投公司、开投公司、水务控股和水投公司)在内的多家公司融资,致使重庆债台高筑。
重庆“八大投”承担了重庆3000多公里高速路、7000多公里高等级路、140公里地铁轨道交通、30多座跨江大桥和隧道的建设任务,承担了重庆污水厂、自来水厂、农村水利水利工程等等项目,涉及总投资5000多亿。后“八大投”陆续重组为“五大投”。2013年“八大投”资产占40%,工商企业资产占30%,金融资产占30%。
重庆市政府总债务如今究竟有多少?恐怕不敢公开,几年前就高达5,000多亿!这个数字相当于2011年全国发债的一半,也是重庆市年财政收入的5倍。连最乐现的经济学家也认为,重庆市政府实际上已经处于破产状态。之所以还能延续神话,就在于中央财政、金融机构、大型央企源源不断的向重庆注资。
重庆模式的有力推手国家开发银行大力支持重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发展项目,带动社会融资总额超过3500亿元。截至2012年3月底,国开行重庆分行本外币贷款余额1256亿元,盘点国开行年报,几项与重庆基础设施相关的贷款投放被单独列出:2010年,支持重庆“二环八射”项目建设的贷款余额为人民币337.39亿元人民币,对项目的累计承诺贷款达506.83亿元;2009年,为支持重庆轻轨项目3、6号线项目承诺的贷款为人民币111.9亿元。
而重庆商业银行的报表,也令国开行在重庆地方融资平台中的贷款浮出水面。多位重庆商行的大股东,包括号称“重庆淡马锡”的渝富资产、重庆市地产集团、重庆市水利投资公司等与政府融资平台有关的国字号公司,都将各自所持重庆商行股份中的大部分抵押给了国开行,总计质押股份达71,523万股。
黄奇帆在重庆所用的招术,不外乎政府疯狂举债疯狂投资,而未来的投资回报投资收益,除了提高公共项目的收费加重民生负担之外,并无更好的出路。重庆经济的靓亮辉煌,演绎的依然是过去几十年中国模式的老旧故事,只不过黄奇帆胆子更大资源更多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