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的错误之路—《揭秘血管病》连载之七八


 维生素D的错误之路—《揭秘血管病》连载之七八

4.16 维生素D的错误之路

 

几千年来,糙皮病、坏血病、脚气病、夜盲症等一些严重疾病在人间徘徊。有一种骨骼畸形的“佝偻病”,随着英国工业革命,有大量儿童身患此病。20世纪初,提出了维生素假说,根据发现顺序,就有了维生素A、B、C等等维生素概念。

在这种背景下,医学发现鱼肝油有缓解佝偻病的作用。于是在1922年将其中一种脂溶性物质看成是“抗佝偻病因子”,并且命名为维生素D。同时期,还发现在紫外线照射下也可以产生类似物质,有使佝偻病好转的作用,于是有了“阳光维生素”的美称。这就是家喻户晓的维生素D理论美丽传说的源头。

科学上创立一种学说,即使不完善也是积极正常的事情,在随后的研究中可以加以修正。然而,医学权威对出现的问题不但不修正,反而千方百计地掩盖事实,用假实验去维持原有的错误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不支持就凭空臆造,凭着学术地位的优势维持错误。对这一医学问题,后人已经研究近百年了,总会有一只看不见的黑手阻挠对医学错误的纠正。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也不是关系到个别疾病的问题,错误的性质关系到医学全局,关系到整个人类的健康。这个美丽传说如果不澄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将永远无解,世界性医疗改革最终会崩盘。心脑血管病和癌症这类现代瘟疫将永远肆虐下去。

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这段错误的医学科学历程吧!

很容易发现,佝偻病和软骨病是骨骼中严重缺钙质造成的疾病,钙是事实上的抗病因子。然而医学权威先前说过维生素D是抗佝偻病因子,“医学圣旨”无人敢改。为了化解矛盾,就臆造出一个维生素D决定着钙摄入的理论。后面的学生们就用假实验去证明维生素D能提升血钙水平,以此证明帮助钙吸收。逻辑上就成为缺D导致缺钙,缺钙会患病,所以,缺D是患病原因。这样,就把钙边缘化了,维生素D成为主角。

假的就是假的。后面实验又出问题。同时摄入维生素D和钙,想测知帮助钙吸收的情况,结果发现中间存在很长时间差。这个时间差的含意是,肠道全长近7米,教科书说钙主要在起始部位的十二指肠处被吸收。就是说,还没等到维生素D帮忙,钙质已经被排出体外了。当然你可以解释说,帮助下顿饭钙质的吸收。不管怎么说,实验本身存在很大疑问。

为了研究潜伏时间的问题,采用放射性同位素钙,采用氚标记维生素D。结果发现要经过肝脏和肾脏羟化成活性物,还要与细胞核发生关系产生出新蛋白质。一系列复杂研究搞下来,又催生出新的理论:①说维生素D不符合维生素定义,而是维生素和激素双料的代谢物;②维生素D并不能完全治愈佝偻病,有些无效果,就把责任推到肝和肾羟化的不好上面。还及时增加了佝偻病的分类类型;③发现各个器官都有维生素D代谢物,当然肠粘膜上也会有,就专门挑着说帮助小肠吸收钙。脑、肺、脾、脂肪、皮肤中都有,却避免说帮助脑吸收钙。这些实验中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荡然无存。总而言之,研究了近百年,各取所需,争论不休,还造就出诺贝尔奖获得者。然而,钙、骨、维生素D三者的真实关系不仅没懂,还臆造出许多枝节性理论。

维生素D活性物有很多作用,“但净效应仍是动员骨钙入血,使血钙浓度升高。”(摘自人民卫生出版社7年制规划教材《生理学》第481页)这是正直的科学家说的有良心的话。这句话犹如是百年医学理论黑暗中的一颗明亮信号灯。积极意义是:第一,认识到以血钙浓度提高来证明小肠吸收钙的实验都是错误的实验;第二,认识到目前维生素D的补充量是危害量;第三,认识到维生素D治疗佝偻病是拆东墙补西墙的临时错误治疗。第四,给人类理解炀疡钙的危害性打开一扇天窗。

医学理论第一步错了,不愿回头,在错误道路上会越走越远。只要真诚不造假,也不至于会错100年。在错误思想支配下搞研究,无论表面上多么有道理,终究会谬误百出。钙的化学性质并不复杂,根本用不着搞一百年的实验,要动一百年的脑筋。钙元素在身体中的基本规律就是溶与非溶的转换关系问题,抓住这个纲,就知道根本不可能以离子状态入血,钙与骨之间有专门的媒介转运。维生素D与钙摄入基本上无关。

医学不想改正错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的第五版《儿科学》第83页写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医学真的不知道有错误吗?如果把前后版本对照就会发现,编者在写佝偻病定义时,对文字中出现不出现“钙”字心里很虚,内心纠结。说明良心上会有斗争,也说明有人极力掩盖医学错误。在第90页附上“维生素D中毒”一段,更说明问题。

对医学的感慨,在生命结构上,搞了一套解剖结构体系;在生理核心上,搞了一套维生素D代谢体系;在治疗方法上,搞了一套手术治疗体系。医学错误非同小可,关乎人的病和命啊!

 

小结——纠正维生素D的错误能体现医学对人类的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