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跋涉(30):开出租的陕西小伙


 万里跋涉(30):

开出租的陕西小伙

2015712日。

从旅游大巴下来,我就感觉轻松了许多。我实在厌恶那导游,眼不见,心也就不烦了。坐上出租车,往宾馆而去。

开车的小伙子,眉目清秀,衣着整洁;车厢里也干干净净的,没有什么气味。乌云散去,心情于是慢慢开朗起来。聊了几句,知道小伙子二十三岁,陕西人,来拉萨开出租两年了。小伙子汉语表达流利,普通话说得还算标准。我这些天碰到的当地人,不论是藏族还是非藏族,普通话表达都或多或少有些不畅,因此小伙子流畅的汉语表达给我带来好感。我心里甚至将这看成是有文化有修养的象征了。

车子慢慢走着,我们随意聊着。聊着拉萨风土人情,聊着西藏的社会经济发展,听得出,小伙子是个有思想有品味而且心地善良做事踏实的人。途中有人搭车,他征询我的意见后再让其上车,跟那人打招呼的时候很和气,很礼貌。我看他手上带着念珠,车子前面平台上还有一个太阳能的转经筒,就问他是不是也信教。他说,有一点,也不肯定。因为在这里工作久了,周围很多朋友信教,于是受到一些感染。他知道我之所以问他这个问题,是因为看到念珠和转经筒,就说,其实那些东西也只是个形式,信不信教也不在乎这些外在的东西。我对他的说法表达认同。我说,对于一般老百姓而言,宗教的意义在于引人向善。一个人有着善良的内心,有着真诚的待人处事的态度,就达到宗教的要求和境界了。相反,一个人即使经文念得再好,即使装备再齐全和昂贵,心地不善良,待人处事不诚实,也就距离宗教的要求和境界很遥远。我说这些的时候,小伙子很礼貌地表示认同。当我半开玩笑地说——其实我所说的心地善良的,进入宗教的境界的人,就指的是他的时候,小伙子微微有些害羞——哪里哪里,我还做得很不好。

下车的时候我还真的有点舍不得。一个人在外旅行,辛苦倒在其次,关键是很难找到人说话。像我这样有些挑剔的人,要遇到一个有文化有修养且表达清楚的人,更是不易。因为和陕西小司机说了一会儿话,感觉心情顺畅起来,两天来的烦恼一扫而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