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的漫叙


读心的漫叙
喻建国
科学读心,即运用大数据,运用物联网,运用唯物辩证法,通过本质与现象的相互依存关系,来达到对人们内心的阅读。也就是对客体的大量现象进行科学分析,并且动用大数据和物联网,运用唯物辩证法,精确地解读出客体的内心真实活动。
上海复旦大学吕莎莎博士运用科学读心作用于市场营销,取得卓越的成功。因此国际顶尖名校剑桥大学将延聘她为该校教席。
读心,浏览人的心境,并加以捋出。其实读心早已被古人所重视,我国的文献就早有记载:《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联稿·溪山第一图书馆》:“山色攒文气,湖光澄读心。”有些善于算命的人,其实也是运用了读心术,才赢得人们的信任。现代科学则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对人的心境加以浏览,并捋出需要的判定。现有的装置已经能够通过大脑内神经元活动的模式匹配破译人的思维。读心的反作用,即人在思维时的要求无须讲出来,就能够让读心器械读出,并发出执行的指令,让相应的电脑及其他机械运作。
    我国古代还有一个看相的对人的命运的预判项目,这个项目通过观察人的相貌、骨骼或手掌的纹路来预判人的命运,其中有“面相”、“骨相”、“声相”、“手相”,这全是遗传的,还有由后天因素随生命发展过程改变的相,这些相的结合,即总合成“命相”。从现代观点来分析,它也是运用了“大数据”,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英国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一款计算机软件,通过扫描大脑,解读思想,成功率近五成。这意味着科学家在解读人类思想领域方面又前进了一步。一旦科学读心的准确率达到100%,人类社会就将进入一个现在无法预料的社会。社会变化将因为科学读心的准确而出现崭新的一页。
人类以往的社会全是在知人知面不知心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当知人知面也知心出现在社会中,社会将怎样延绵与发展该提到科学研究的议事日程上来了。我在估算,到那时恶的萌生与存在以及恶的主导与操控会受到极其严酷的限制和约束。但是善恶的并存与相互制约肯定还会存在。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道高一丈,魔高一里。善与恶的并存,善与恶的相较与相克总是持续不断地会进行下去,因为这是世界运行的规律,没有善与恶的并存,没有善与恶的相较与相克,也就没有了世界。只是善与恶的纯度、浓度、质量、运作、形态、都会发生现在无法预知的情况。
读心,古代哲学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西方认为,人全是有罪的,自然也就是性本恶。真实现了读心,科学将会给出正确的答案。其实本善也罢,本恶也罢,要看当下怎样。人类不断进步和发展,环境不断臻于真善美新,人的当下之心总是紧紧地跟着环境的,人心向着真善美新,人心向往真善美新,这是永远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