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重组季首要目标“做强”与混改


 “做强”重回国企改革首要任务,而前期备受关注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依然是本次改革方案浓墨重彩的部分

  除了充分竞争领域的商业类国企整体上市外,国企为“做强做优做大”而进行的重组整合以及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同样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撑。而在通过资本市场实现国有资本形态转换,将变现的国有资本用于更需要的领域和行业等原则的指导下,近期A股上市公司国资股东“退位让贤”已经暗流涌动。资深国企改革专家表示:“预计未来央企层面的改革将加速,可能会涌现央企并购重组浪潮。”
  值得注意的是,《指导意见》在“总体要求”部分,“做强”重回国企改革首要任务。从2013年底的“做强做优”,到2014年底的“做强做优做大”,再到2015年7月的“做大做强做优”,最后到《指导意见》中的“做强做优做大”,“做强”再次成为国企改革的基础和首要目标。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徐彪认为:对于A股市场来说,以“做强”为基础的国有企业整合与相对单纯的合并“做大”相比,无疑对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投资者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以此作为指导思想,《指导意见》在“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部分提出:改组组建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为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依法自主开展国有资本运作。
  “(投资、运营等)两类公司不管企业具体经营决策,那他们做什么呢?就是搞资产整合和资本运作。一共就三件事:退出卖掉一批公司,重组整合一批公司,然后创新投资一批公司。” 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徐彪判断:“被卖掉的主要集中在商业类国企,重组整合主要集中在公益类以及部分关系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和命脉的商业类,创新投资则主要集中在前瞻性战略性产业。可以预计,两类公司试点一旦开展,资本市场将会多出很多话题。”
  还有券商分析师认为:可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向来梳理央企整合受益标的。在国内方面,有“淘汰过剩产能”和“提高行业集中度”两类重组,例如煤炭、钢铁、有色、化工等重新洗牌淘汰落后产能刻不容缓,通过央企的兼并重组,可减少恶性竞争并提高行业集中度,有效提升经营效率;在外向型国企重组上,有“一带一路走出去”和“高端装备走出去”两项战略下的央企兼并重组,其中在基建、航运港口、高端装备等领域尤为迫切。
  另一方面,在近期的A股市场上,上市公司国资股东“退位让贤”已是暗流涌动。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已有包括中海海盛、黑化股份、中炬高新、大橡塑等近十家国资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宣布让贤,通过定增或重大资产重组等多种方式将所持有的上市平台转让给民资,引发市场追捧。而且,随着国企改革风潮渐起,国资上市平台“易主”案例日渐增多。分析人士认为:易主现象既是市场预热,也反映了国资在改革上的主动性。
  此外,前期备受关注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依然是本次改革方案浓墨重彩的部分,同样与资本运作密不可分。
  《指导意见》提出:首先,我国将鼓励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同时,在石油、天然气、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共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符合产业政策、有利于转型升级的项目。其次,国企改革过程中,我国也将鼓励国有资本入股非国有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以公共服务、高校技术、生态环保、战略性产业为重点领域,对部分具有发展潜力的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投资。鼓励国有企业通过投资入股、联合投资、重组等多种方式,与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融合、战略合作、资源整合。
  四川长虹吧记者注意到,上述“石油、电力”等行业并非首次提及,但是小有调整。如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提出,要“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对比不难发现,本次《指导意见》提出的七个领域中没有出现“金融”,取而代之的是“天然气”行业。
  值得注意的是,改革明确实行混合所有制,但改革方案是谨慎的,强调“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不设时间表,成熟一个推进一个,杜绝国有资产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