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成飞集成发布的一份公告显示,其《关于公司继续与中航工业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签订金融服务协议的议案》未获股东大会通过。该议案之所以未获通过,中小股东联手反对是主要原因。并且,反对票占有表决权股份数的75.35%,占比显然不低。
该议案被否决,上市公司相关人员直言“没想到”。早在2012年7月份,上市公司就与实际控制人中航工业旗下的财务公司签订了为期三年的金融服务协议。财务公司主要为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提供贷款、结算、担保等方面的金融服务,因之也属于关联交易。成飞集成声称,签订金融服务协议,旨在满足公司加速资金周转、节约交易成本和费用的需求,有利于公司合理利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水平和效益。但人算不如天算,一项本很平常并且有利于上市公司的议案,在中小股东的狙击下,最终化为泡影。
去年7月份A股启动牛市,至11月份、12月份已步入如火如荼的阶段,但成飞集成的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因为遭到主管部门的反对而没有通过,也导致其股价大幅下挫而上演了股市“黑天鹅”,高位介入的投资者损失惨重。因此,一项平常的议案遭到中小股东的否决,个中或许有投资者情绪发泄的成分在内,但上市公司方面也坦言与投资者沟通不够。
这并非A 股市场首次出现上市公司议案被中小股东否决的情形。如去年9月份,赣粤高速《关于变更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相关承诺的议案》就遭到中小股东的否决;ST宜纸与非公开发行相关的议案也全部被否决。除了成飞集成外,今年4月份河池化工《关于向关联方借款的议案》等三份议案、今年8月份南方汇通的关联交易议案等,均由于中小股东的反对不幸夭折。
中小股东反对上市公司抛出的相关议案,有发泄情绪的,有对相关议案不了解的,或许也有沟通不够的,但上市公司本身的问题更大,而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则在于中小股东利益没有保障或受损。像成飞集成的投资者,因为遭遇股市“黑天鹅”,亏损不言而喻,对上市公司相关议案用“脚”投票亦是情理之中。通过投下反对票,既向上市公司方面表达了不满,实际上也是向上市公司发出了某种警告。不能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注定会为之付出代价。
但在相关中小股东否决上市公司议案中,却也存在值得关注的地方。比如,此次成飞集成由于是关联交易的议案,相关股东回避表决,该议案反对票占有表决权股份数的比例虽然高达75.35%,但也不过6.3万股,而参与投票的中小股东有效表决股份数也不到8.4万股。成飞集成总股本为3.45亿股,大股东及关联方持股占比超过52%,这意味着绝大多数中小股东没有参会投票,也意味着极少数股份决定了大多数股份的命运,这也与资本市场奉行的“资本多数决”的原则相悖。
类似于成飞集成议案被中小股东否决的现象,无疑是向上市公司敲响了警钟。如果无视中小股东利益,不提升公司治理水平,股东大会上就有可能遭到中小股东的用“脚”投票。如果相关上市公司遭遇被举牌,出现两大股东争夺控制权的情况,中小股东或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该现象实际上也向某些对上市公司事项不闻不问的投资者敲响了警钟,不积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与决策,其他投资者的投票将会决定你自身的利益。
不仅如此,上市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像成习集成这样中小股东参与率极低,其实也是向监管部门敲响警钟。广大中小股东只关心股价的变化,而对上市公司相关事项漠不关心,监管部门也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如果股市投资单纯地变成了价格投机,就不会有投资者关心上市公司的发展。丧失了这一基础,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又从何谈起?
成飞集成极少数股份决定一个议案的命运,更凸显出现行制度建设上的短板与不足。如何让中小股东积极参与股东大会,显然是监管部门应该考虑的问题。上市公司与中小股东方面固然都有责任,但制度建设存在缺陷同样是不容忽视的。笔者建议,监管部门可出台相关规定,如果一家上市公司召开股东大会时,中小股东持有表决权的股份数量没有达到50%时,相关议案表决结果无效。若此,上市公司必然会大力搞好与投资者的关系,无视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将会逐渐杜绝,而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广大中小投资者切身利益也将不再变成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