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抛售中国资产把握精准时机


 【作者微信号】:bzzcaijing

李嘉诚抛售中国资产把握精准时机 - 不执着 - 不执着财经博客

 

出于对中国经济放缓、A股市场的重挫以及人民币突然贬值、美联储加息等担忧,全球资本市场近期出现罕见重挫,而李嘉诚降低对中国经济依赖的举动如今看起来确有先见之明。对此,华尔街日报称,香港富商李嘉诚面对中国经济的波动,却并无太多惊慌失措,这是因为他一直在不动声色地加速行动,降低对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依赖。

Forbes估计,截止95日,李嘉诚身家为248亿美元。李氏商业帝国被粗略划分为几大板块:房地产、电信、港口、基础设施、零售和能源行业。尽管万达王健林在内地房产领域快速崛起,已取代李嘉诚成为亚洲首富,但是未来首富之位究竟会落入谁手还充满变数。

应该说李嘉诚“脱亚入欧”早在2011年就开始布局了,自那以后,他就不断削减在中国内地的房地产投资组合。同时他也出售了部分港口和香港的零售资产。去年,他将香港零售连锁企业四分之一的股权出售给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控股(Temasek Holdings Pte. Ltd.)。最近,卡塔尔的主权财富基金收购了李嘉诚在香港16.5%的电力资产。

一直以来,低买高抛物业和资产是李嘉诚的投资之道,较能反映李嘉诚“超人”投资能力的事例是:2008年,李嘉诚以人民币49亿元(合7.69亿美元)的价格将位于上海繁华的金融中心区核心地带的一座40层的大厦卖给一位私人投资者,此举令观察人士大吃一惊。据知情人士透露,三年后市场下跌时,这座大厦再次出售时的价格就比李嘉诚卖出时的价格低了人民币5亿元。

那么,李嘉诚将投资重心转向欧洲后,又将重金投向哪些资产呢?过去18个月他投资了200多亿美元进行各种交易,包括收购英国第二大移动运营商、一家荷兰连锁药店和一家英国列车厢制造商,以及将他旗下意大利电信公司和规模更大的竞争对手合并等。这些交易的规模超过李嘉诚过去10年在欧洲进行的所有收购交易之和。

李嘉诚的“脱亚入欧”使得其比较顺利的在中国经济最繁荣期成功逃顶,顺利完成布局,正逐步摆脱中国内地经济波动对其经营利润的影响。其实,早在2012年李嘉诚家族在欧洲的营业利润就超过了大中华,成为和记黄埔营业利润中贡献最大的地区。去年,欧洲占和记黄埔总营业利润的比例达到42%,大中华地区则降至30%。那么李嘉诚为何要选择适机抛售中国资产呢?

首先,李嘉诚抛售中国资产的部分原因是,他认为他可以在欧洲获得比中国更多的利润。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欧洲一直被视为经济增长缓慢的集合体,而到目前为止,中国还因为其经济的快速增长而被投资者看好。但李嘉诚却认为,投资者从中国经济繁荣期轻松获得高回报的时代已经结束了。而将巨资投向欧洲公共事业项目的获利机会的大小和规模都要超过香港,目前在香港可供李嘉诚投资的机会已所剩无几。

再者,中国资产不再便宜,而欧元贬值为投资创造良机。由于2009年美联储宣布4QE,使得大量的游资流向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国家,造成这些国家的通胀高企、资产泡沫膨胀。而如今美联储要宣布最迟今年年底前加息,这将会引发新一轮游资流出新兴经济体的浪潮。

而在李嘉诚看来,香港和内地房地产市场面粉已经贵过面包价格,投资营利空间已经不大。由于欧元区国家通过竞争性贬值来提振经济的做法,近年来欧元始终处于贬值通道中,这使得李嘉诚看到了欧洲资产的投资价值。

最后,年近90旬的李嘉诚退出中国市场也是准备将业务控制权转交给他的长子李泽钜。一方面,李嘉诚知道自己“两面逢圆,长袖善舞”的这套做法,作为含着金钥匙长大的李泽钜不易学会,而投资欧洲市场相对来说不用应对那么多复杂的人际关系。

另一方面,作为李嘉诚的接班人,李嘉诚要给儿子树威立信,而在大中华区李氏家族的业务增长空间有限,李泽矩将会一直生活在其父亲的业绩光环之下,难有建树。不如让其在欧洲公共事业领域大展拳脚,重新打造出“小超人”的新形象,最终完成李氏家族的交接班过程。

很多人觉得奇怪,李嘉诚为何在抛售中国资产的时机上把握得如此到位,真不愧为亚洲的超人。但我觉得,这除了李嘉诚在投资领域有着独到的眼光,以及不看好香港及内地房地产趋势外,还有李氏家族的交接班问题。因为,李嘉诚只有将投资业务移向欧洲这个新的领域,才能帮助儿子顺利接受业务控制权,或许李泽钜在欧洲投资的建树会超过李嘉诚也未可知。

  存款将呈负利率,理财投资看这里注册就送1万元体验金,给您15%年化稳定收益!理财范刚融资2.1亿,财经专家推荐,让您投资安心

【作者微信号】:bzzcaijing(也可输入:不执着财经)

外贸严峻超预期 中国该如何应对?人民币或将迎来一场货币之战? - 不执着 - 不执着财经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