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读书(中)
□杨明文
作为现代社会的人不应该不读书。但全世界的好书浩如烟海,名家名作汗牛充栋,任何一个人也无法读尽世间的书籍。那么,一个人的一生应当怎么样读书呢?
先说正读书。
“正读书”,就是要充分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所处的阶段,摆正读书的态度,以给自己正确定位,明确读书的正确方向。方向不对,目标不明,就犹如茫茫海上没有灯塔导引的航船,最终无法读有所成。
网上有一篇文章,叫《书山有路:读书的七个层次》。它把读书分为七个层次,即:第一层,读书有欲;第二层,知书识路;第三层,览书成术;第四层,比书长才;第五层,阅书养性;第六层,鉴书见能;第七层,批书学问。这篇文章关于读书的观点很有见地,对于治学的人来说很有用;但对于大众来说,我认为复杂了一些。根据我个人的体会,我们不妨把阅读层次分为启蒙层级、教化层级、实用层级。读书的个体属于哪种层级,可以参考用之。
启蒙层级以九年制义务教育为对象,教化级以进入高中至离开学校参加工作前这一阶段的人群为主。第三个层级为实用级,这个层级的人主要是参加了工作,进入了社会实践扮演了社会生活角色的人等。
启蒙层级读书,是一种注入式阅读,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就像病人接受医生的治疗。“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个阶段的阅读,教师的作用很重要,因此,要通过政府对学校的强化管理来实现引领。
教化层级读书,是一种积累性阅读,这个阶段的阅读者有着强劲的消化力,具有很强的吸收性,极其需要补充营养。“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个阶段的阅读要通过文化伦理道德教育,使阅读者有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饥渴感恐慌感。运用社会实践活动的现实体验,使读书和实践相结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选择。
实用层级的阅读对象是投入了社会生活的各类人群。这一层级的阅读主要在于分析、运用、养德,实现一种“标杆人生”的模范价值,是一种高级的阅读。“得道不得道,看你咋悟道。”从读书“出入法”的理论来说,这一阶段主要体现为“出”:把生活“读”进书里,在书中“读”出人生,达到完善大美的自我!
再说读正书。
人有高下,书有正邪。郭沫若说:“奋发还得读良书。”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书如鸾凤栖梧,亦如贤臣侍主。人对了,这世界就对了。书对了,读书人的思想品德就日趋正向发展了。一般说来,书籍是个“死”的东西,但在读书的过程中,书是“有生命”的。选择读哪些书,是把书读好读出最佳质量的根本。选到好的书,就像遇见德高望重的人,也如一个尽职的下属投奔到一个好的上司:工作业绩与日俱增,道德修养日趋渐进,人格力量逐日增强。“正”的书,就是那些对的书、好的书、读了之后能够激发出正能量的书:或用科技的缜密精准提高技能,或用经典的书香熏染品德,或用模范的典型树立标杆,或用真善美的汁液涵养人格……
对于启蒙层级的读者来说,所读的书当然主要是基础知识类和基础工具类的书籍,课本是最重要的。对于教化层级的人,除了读规定的课程外,还应阅读大量的非课程非专业书籍,文学类、哲学类、经济类、宗教类、科学类等,都应当抽时间阅读。实用层级的人呢?书籍的选择应与从事的实践工作有关,且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利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文学类、哲学类、经济类、宗教类、科学类等方面的书也还是要挤挤时间来读的,特别是执政的官员,无论官阶大小,都莫忘了读书,应当把读书作为修身养性的一大法宝。
第三,真读书。
一次,偶到一朋友家,他正在教训读小学的孩子。原因是这孩子作业,当着父母认认真真,背着父母混混撘搭。还有,在曾经的一些学习教育活动中,要求学员原原本本读文件,认认真真做笔记,专心致志写体会,扎扎实实出实效。但个别学员的笔记和体会只是在文件和资料上原本照搬,凑满一定字数应付检查。这些,都不是真正的读书学习。毛泽东主席一生读书不少,他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才是真读书。
曾国藩教育他儿子读书要“看、读、写、作四字紧密配合,不可缺一”。“看”,就是是默观。“读”,即高声朗诵。如《四书》、《诗》、《书》、《左传》诸经,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叹其深远之韵。“写”,就是抄写。对于好的文句和段落,不仅要看、读,还要抄写一遍,这样才能记得更牢。“作”,即写诗作文,就是指写作实践。如此“真读书”,可以克服心浮气躁,阅读当效之,治学必效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两句诗中的“勤”、“苦”,诠释了“真读书”的要义。
哲学上说,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但若没有合适的外因“条件”刺激,内因却在那麻木着不“变化”,这个“根据”就犹如无根据了。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地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实现“苦并甘甜着”的读书之幸福,建立健全、完善并及时利用具有保障性的激励机制来加以促进,是非常必要的。
(未完待续)
注:本文发表于六盘水市文联主办的《新都市文学》201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