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山东文化的黄金时期,此时山东的诸子们为奠定中华文化的基脉贡献甚巨,为诸省之最,山东文化大省地位就是在这时奠定的;春秋战国时期,齐鲁两国不仅是东方文化的中心,甚至成为当时整个东周文化的中心。鲁国是有名的礼乐之邦,齐国更具怏怏大风,不同的文化因素交汇融合,不同的思想火花激荡碰撞,这里诸子蜂起,名家辈出。代表:儒墨显学,稷下学宫诸子群,孙吴兵学)
孔子: 文圣, 山东济宁市曲阜人,生于春秋,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音乐家。其主体思想是“仁”,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大。
孟子: 儒家亚圣, 山东济宁市邹城人,生于战国,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主体思想是“义”,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第一个提出中国大一统观点,他提出天下必须“定于一”。
孙武: 兵圣, 山东滨州市惠民人,生于春秋,孙吴韩白,用兵之圣也。凡言将者,以孙、吴、韩、白为首。著有《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柏举之战以3万对20万,大破楚军,后攻破楚都郢城,几灭亡楚国。战国时期军事家尉缭子赞道:“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武子也。”
吴起: 兵家亚圣, 山东菏泽市定陶人,一说山东菏泽市曹县东北,生于战国,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西)人。军政双优,儒法双修。孙吴韩白,用兵之圣也。凡言将者,以孙、吴、韩、白为首。著有《吴子兵法》,后世把他和孙子连称“孙吴”。首创中国第一支重装步兵--魏武卒,指挥阴晋之战,以5万魏武卒,击败了50万秦军。“曾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皆平,无一败绩。尉缭子称赞说:“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他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唯一的儒家、兵家、法家、史家四项全能大师。在他的手中,魏国莫强于中原,楚国纵横于天下。然而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念,他竟不惜身背千年骂名而百死不悔。——这样的旷世奇人,旷世绝才,在中国历史中绝对绝无仅有!且死的也是绝无仅有,先是万箭穿心,后被五马分尸。死的比商鞅还惨啊。
墨子: 墨家创始人, 山东枣庄市滕州人,生于战国,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人权活动家。著有《墨子》,是武侠的鼻祖、帮派的鼻祖、人本管理和幸福管理的鼻祖、摄影光学原理的鼻祖、中国逻辑学的鼻祖、低碳生活的鼻祖、HR中国的鼻祖、素质教育的鼻祖、黑社会的鼻祖、职业教育的鼻祖、中国历史上的政党创始人、中国民主社会的提倡者。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以“任侠、擅守、服从” 著称,可以“赴汤蹈火,死不旋踵”。
邹衍: 阴阳家创始人,山东人, 战国末期齐国人,相传在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第一个认识到中国外面还有其他的世界,提出了九州学说;他的阴阳五行学说,更是中国宗教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以后的儒教被阴阳五行化了后,才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主要学说是“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即大小九州说),司马迁在《史记》中把他列于稷下诸子之首。官僚是孔子的铁杆粉丝,草根是邹衍的铁杆粉丝。
庄子: 道家代表人物,山东菏泽市曹县人,战国时蒙人(山东菏泽市东明,一说山东菏泽市曹县,一说河南商丘,一说安徽蒙城),曾为蒙漆园吏。和孟子同时。
曾子: 宗圣, 山东临沂市平邑人,一说山东济宁市嘉祥人,一说春秋末年生于鲁国东鲁(山东临沂平邑县),后移居鲁国武城(山东济宁嘉祥县)。儒家五圣之一。生于战国,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
子思: 述圣, 山东济宁市曲阜人,儒家五圣之一。名孔伋,字子思,孔子嫡孙。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颜子: 复圣, 山东泰安市宁阳人,儒家五圣之一。生于春秋,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
柳下惠:和圣, 山东泰安市新泰人,柳下惠被认为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他“坐怀不乱”的故事广为传颂。中国柳姓的得姓始祖。,《孟子》一书曾把柳下惠和伯夷、伊尹、孔子并称四位大圣人
冉雍: 孔门十哲之首,山东菏泽市人, 颜回之后孔子最器重的弟子,在孔子死后发起主持孔子言论整理,有了《论语》,与冉耕(伯牛)、冉求(子有)皆在孔门十哲之列,世称“一门三贤”。
扁鹊: 医圣, 山东济南市长清人,一说魏国三川郡(今河南汤阴县)人,一说是河北任丘人。也称医祖,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战国时著名医学家,又号卢医。姓秦,名越人,齐国渤海卢(今山东省长清县)人。《史记》将他列为良医之首,后世尊称他为“医祖”。采用并完善了“望、闻、问、切”四诊法,医学著作《难经》。
鲁班: 工圣, 山东枣庄市滕州人,生于战国,木匠祖师。
弈秋: 棋圣, 山东人, 春秋时期鲁国人,是第一个史上有记载的的围棋专业棋手,也是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从事教育的围棋名人。
左丘明:文宗史圣, 山东菏泽市定陶人,一说山东泰安市肥城人,一说枣庄,一说临沂,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春秋末期鲁国人,《春秋三传》中左氏春秋的作者,曾任鲁国史官,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又作《国语》,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
司马穰苴: 兵家十哲之一, 山东人, 生于春秋,著有《司马穰苴兵法》,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其事迹流传不多,但其军事思想却影响巨大,司马迁赞曰:“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唐朝从历代名将中遴选出“十哲”,司马为其一。“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最早提出了“法治”的思想。
孙膑: 兵家实战派鼻祖, 山东菏泽市鄄城人,生于战国,著有《孙膑兵法》,首次提出“持久战”思想和“歼灭战”思想,并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进行了实践,两次均创造性使用“围魏救赵”之计,破军杀将,使战国霸主移位,奠定了齐国的霸业。另外善于使用阵式,并能提出系统的阵法理论,孙膑是世界军事史上第一人。
蒙骜: 战国名将, 山东临沂市蒙阴人,战国齐国人,战国后期秦国名将,蒙恬的祖父。蒙骜在秦昭襄王在位时与二位族兄率领家眷投 奔秦国,并与族兄、诸子弟多人投军,在秦庄襄王时出现在史书中,不断地为秦国征战,后来依靠军功成为上卿。到秦始皇初年成为了秦国最重要的将领之一。屡败魏韩,其子蒙武、孙蒙恬、蒙毅等都相继为将。蒙骜在其仅被史书记载的九年时间里,几乎每次都作为主将带兵出征,共攻克七十余城(仅以攻城论:超过了白起),在秦国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蒙恬: 秦初名将, 山东临沂市蒙阴人,齐国人,蒙骜之孙,可惜的是,由于生年不详,无法确定是否确实出生在齐国。秦朝著名将领,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祖孙三代皆秦国名将。相传毛笔是蒙恬发明。因此,旧时制笔行业中,蒙恬被供奉为行业祖师爷。
田单: 齐国复国良相, 山东淄博市人, 绝地反击,火牛阵破敌,全面收复齐地。
匡章: 战国齐国将领, 山东人, 又称章子、匡子,战国时齐国人。是战国时代唯一一位在强秦崛起后能够攻破秦国函谷关的东方名将,他死后,新一代名将白起闪亮登场,六国再无机会。齐威王末年为齐将,曾率军击退秦的进攻。齐宣王六年(前314)乘燕国内乱,率五都之兵,会合北地之众,五旬而攻破燕国。齐泯王即位,孟尝君为相,联合韩、魏攻楚。他率军在垂沙(今河南唐河西南)大败楚军,杀楚将唐昧。后三国联合攻秦,他又得胜,攻入函谷关。秦昭襄王被迫割地向三国请和。能逼得变法后的强秦割地请和,真牛人也。
王子城父:春秋齐国将领, 山东潍坊市临淄人,齐昭公十七年(公元前616年)秋,北狄鄋瞒国(兄弟四人侨如、简如、荣如、焚如)率众侵宋国,被宋军败于长丘。北狄遂入鲁国,农历10月叔孙得臣败狄于咸阳,杀之狄首之侨如。之后北狄又侵齐国,王子城父败之于周首(今山东平阴),临阵斩狄首荣如,埋其首级于北门外,并驱北狄人至经卫,复被卫军击败,杀简如,再驱迫迁河南、山西一带(焚如),鄋瞒国由是遂亡。 《魏王基碑》称他是比干之后。能征善战,管仲推荐他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司马迁将他和吕尚、孙武、吴起并称。
曹刿: 春秋时鲁国大夫, 山东泰安市东平人,曹刿长勺之战,以3万对齐军30万,一鼓作气,大败齐师。长勺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后发制人,疲敌制胜 最早、最典型的战役,在中国战争史占有重要地位。“再衰三竭”、“一鼓作气”的典故也源于曹刿论战。曹刿的军事理论对后世具有重大影响。齐桓公: 春秋五霸之首, 山东淄博市人, 此人是姜齐的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取威定霸。当时戎狄游牧部落已打破镐京,灭西周,全面入侵中原,于是齐桓公“九合诸侯,尊王攘夷”,打退了戎狄游牧部落对中原华夏文明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全面性攻击,对华夏文明功莫大焉。而且此人气度恢弘,把国家税收的三分之一当做工资,送给管仲,使管仲秒杀当今一切“打工皇帝”。手下有"桓管五杰"( 宾须无、管仲、隰朋、鲍叔牙、宁戚).尉缭子称赞说:“有提十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桓公也。”
田午: 百家争鸣的孕育者,山东淄博市人, 此人是战国时田齐的齐桓公,又称蔡桓公,就是流传广泛的“扁鹊见蔡桓公”故事中的蔡桓公。为了招揽天下贤才名士,集天下智慧应对天下诸侯,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官办大学——稷下学宫,促成了战国的“百家争鸣”。
齐威王: 百家争鸣的孕育者,山东淄博市人,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威王时,“齐最强于诸侯,自称为王,以令天下”。曾大败变法后的秦军。齐威王可以说是战国时代田齐王朝最伟大的君主,就算是春秋时代的姜齐君主,也只有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能与之媲美。齐桓与齐威时代,是齐国八百年历史中独二无三的黄金时代。这个赞誉并不夸张,因为齐威王与齐桓公一样,都是在接手一个烂摊子的情况下横空出世,奇迹般的开创一番霸业,这不禁令人浩叹,虽然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人民”,但一个雄才伟略的英主,有时候的确可以改变一国的命运,主宰天下的走向。
孟尝君: 战国四公子之一, 山东淄博市人。留下的成语有 鸡鸣狗盗、焚券市义、狡兔三窟、高枕无忧等。以轻财下士著称,门下食客至数千人。孟尝君以“好客养士”、“好善乐施”而名闻天下,他对待门客,不惜“舍业厚遇之”,因而“倾天下之士”。他先任齐相,发展合纵抗秦势力,后又任魏相,转而联赵、燕等国,附秦攻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权变之臣。
晏子: 春秋后期良相, 山东潍坊市高密人,著有《晏子春秋》,与管仲齐名。二桃杀三士,霸业因时而兴,阻孔子事齐,所举列儒者之诸多弊端,与尚简易重务实、尚革新重功利的齐文化传统是格格不入的,这是齐、鲁文化的第一次实质性冲突。。“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婴身材矮小,“长不满六尺”,大约一米四左右,貌不出众,但足智多谋,刚正不阿,廉洁纯朴。
公羊高: 春秋公羊传, 山东人, 战国时齐国人,《春秋三传》中公羊传的作者。“公羊”博士董仲舒的学术思想即出自于此。
谷梁赤: 春秋谷梁传, 山东菏泽市定陶人,战国时齐国人,《春秋三传》中谷梁传的作者。
伯乐: 伯乐相马, 山东菏泽市成武人, 姓孙名阳,善相马。伯乐后来将毕生经验总结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
猗顿: 春秋战国的大商人,山东人, 战国时大工商业者。原是春秋时代的鲁国的贫寒书生。“耕则常饥,桑则常寒”,艰难地生活着。就在其生计艰难时,听到了陶朱公(即范蠡)弃官至鲁,在陶地(山东菏泽市定陶)经商致富的消息,便往而问术。后来在对泽附近(今山西临猗县王辽村西)定居下来,只用了十年的时间,就成为与范蠡齐名的巨富,史称“陶猗之富”。死后,猗顿墓门朝东,表示遥望故乡的意思。
淳于髡: 杂家, 山东烟台市龙口人,他是名气最大的最早的稷下先生,他与孟子的“顶峰对决”,使孟子哑口无言……
毛遂: 三寸之舌, 山东枣庄市滕州人,战国时期薛国人(今山东省滕州市人),一说战国时期赵国(今河北鸡泽)人,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然而,公元前257年,也就是赵孝成王九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但在“毛遂自荐”后的第二年,燕国派大将栗腹大举进犯赵国时,平原君力荐毛遂统率大军前往御敌,结果昌都一战,被栗腹杀得片甲不留,毛遂满腔羞愤,“拔剑自刎”。
冯谖xuān:战国奇士, 山东人, 战国时齐人,是薛国(今滕州市东南)国君孟尝君门下的食客之一,为战国时期一位高瞻远瞩、颇具深远眼光的战略家。一位深谋远虑、具有远见卓识而性格不羁的战国奇士的风采。策士中的一个典型。愿为知己效力,富有远见卓识,能审时度势。冯谖是战国策士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形象。他的三次弹铗而歌表明他了解自己的价值所在,一旦孟尝君满足了他的要求,他就视为知己,并愿意全力报效。“薛国市义”和营造“三窟”等活动,表明了他具有过人的眼光和才干,能深谋远虑,审时度势,利用诸侯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为孟尝君巩固其在齐国的地位。冯谖为孟尝君立下了汗马功劳,使其政治事业久盛不衰。
卞庄: 卞庄刺虎, 山东人, 春秋时鲁国的大夫,有勇气,以卞庄刺虎名誉世。
甘德: 战国时期天文学家,山东人, 中国天文学的先驱之一。甘德与石申各自写出一部天文学著作。后人把这两部著作结合起来,称为《甘石星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编制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
鲁仲连: 战国纵横家, 山东聊城市茌平人,稷下学宫名士,善于谋划,常周游各国,为人排难解纷不受酬报。曾帮助田单复齐。
尾生: 春秋鲁国人, 山东济宁市人, 尾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为情而死的青年。“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国策·燕策一》记载:“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也。”
庆父: 春秋鲁孟孙氏之祖,山东济宁市人, 为历史十大恶人之一,与赵高、梁冀、董卓、来俊臣、李林甫、秦桧、严嵩、魏忠贤、和珅同列。庄公去世,他派人先后杀死继位的子般和闵公,制造内乱。后他所逃奔的莒国受鲁贿赂,将其送回,途中自缢而死。后人常把制造内乱的人比之为“庆父”,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即源于此。
钟无艳: 古代四大丑女兼才女,山东泰安市东平人,本名钟离春,战国齐宣王之王后,中国有名的“四大丑女”之一,也是历史有载著名的中国第一位女政治家。人们常用“貌似无盐”来形容丑女。至今“无盐娘娘长得丑,她为齐国定邦基”的传说仍在民间广为流传。
孟姜: 春秋齐国杞梁殖之妻,山东人, 姜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原型。
妺喜: 千古第一妖姬, 山东临沂市蒙阴人,又作末(音mò)喜,末嬉;有施氏,姓嬉,名妺;夏朝第十七位君主履癸的王妃,妺喜创造了中国历史上诸多“第一”的女人,“千古第一狐狸精” “中国有历史记载以来的第一个亡国的王后”,“中国第一位女间谍”, “第一个献物”,“第一个淫妇”,“第一个无辜”。妺喜与妲己、褒姒、骊姬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妖姬。
孟母: 中华贤良三母之首, 山东济宁市邹城人,生于战国,孟子之母,孟母三迁有芳邻。她和三国时期徐庶的母亲、南宋时期岳飞的母亲号称中国“贤良三母”。“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是《三字经》中有的传诵名句,孟母“三迁择邻”、“断机教子”
颜征在: 至圣先师之母, 山东济宁市曲阜人,生于春秋,孔子之母。和孟母一样,都培育了一个伟大的儿子。
宣姜: 春秋时代齐国公主, 山东淄博市人, 宣姜以美貌著名,被聘给卫国世子伋子为妻.但伋子的父亲卫宣公听说宣姜十分貌美,便将伋子支走,在淇水上建立新台,迎娶宣姜,立为自己的夫人。此后诗经中多次提及宣姜:
盗跖: 春秋奴隶起义领袖, 山东泰安市新泰人。展氏,名跖,一作蹠,鲁国大夫柳下惠之弟。敢于与孔子激烈辩论,开创了中国武装抗暴的先河,为齐鲁文化注入了强悍尚武的基因,山东好汉由此开始发酵。传说中的大盗,率领盗匪数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人称盗跖。由于盗跖诸匪喜爱“取人妇女”,华北地区信奉盗跖为娼妓的守护神,尊之为“白眉神”。
春秋时期的山东名人
评论
11 views